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Z4):82-83
<正>随着信息化的应用,档案管理的对象正在经历从纸质档案向数字档案的变化。在2010年以前,由于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够,各企业管理档案对象主要是纸质档案,例如:文书档案必须打印,工程档案必须归纸质,招投标合同档案必须归纸质,照片档案必须冲洗归档。档案人员在整理档案的时候,先将纸质档案的"件"进行组"卷",然后进行整理装盒上架,最后将电子档案原文与纸质档案目录进行匹配挂接。但是在2010年以后,纸质档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纸质媒体已争相进入"读图"时代:增大图片使用篇幅,增加图片使用数量,更多的报纸则纷纷开辟或增加新闻摄影专版.一时间,新闻摄影专版成了诸多纸质媒体高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大旗,加强新闻图片报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许岚 《出版参考》2013,(10):32-33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家电领域,是一个技术性名词,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引起重视,始于2009年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对其进行的定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该定义出现后不久,"纸质出版将为数字化出版所替代"的提法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大英百科全书》等传媒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其纸媒业务。纸质出版  相似文献   

4.
张哲 《新闻知识》2012,(5):40-42
自网络媒体产生之后,其与纸质媒体就进入了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二者实力此消彼长,表现各不相同。网络媒体由于自身的五大优势,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超过纸质媒体。由此,也产生了一种错误观点:纸质媒体会在不远的将来消亡。在未来继续的博弈过程中,二者可以互相借鉴,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5.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这恐怕是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普遍认为的"纸质文字过渡到信息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具说服力,还是以媒体大亨默多克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会消亡"更胜一筹,不  相似文献   

6.
"有区域优势和特定人群优势的报纸日子会比较好过" 中国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报业的发展趋势?怎样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 范以锦:总体来看,纸质媒体并没有大萎缩,而是处于一种比较平稳的状态.纸质媒体不可能高速发展了,但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直线下滑.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进入历史转折期,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现实问题,传统纸质媒体转型已迫在眉睫。微环境下纸质媒体的媒介融合转型之路更具新意,媒介融合中的纸质媒体的"微"创新——记者微博、媒体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的开通,赋予了"媒介融合"新的内涵,扩展了报道空间,为传统纸质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互动提供可能。微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应进行系统创新,以版面创新为切入点,内容保质为支撑点,渠道建设为发展点,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直面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白剑 《中国地市报人》2013,(Z1):103-104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事物都有很多面。新闻事件也是如此,既可以从这个角度报道,也可以从那个角度报道。比如报纸和电视,报纸是纸质媒介,而电视则是有画面和声音的,媒体特征不同,选题自然不同。即使同为纸质媒介,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因为各家纸质媒介的定位和立场等不同。各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家电领域,是一个技术性名词,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引起重视,始于2009年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对其进行的定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该定义出现后不久,"纸质出版将为数字化出版所替代"的提法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大英百科全书》等传媒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其纸媒业务.纸质出版的未来一时间颇受担忧.  相似文献   

10.
方志 《出版科学》2013,21(4):37-41
基于对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阅读与网络阅读两种不同阅读方式的读者群体的比较分析,指出造成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并非是笼统的网络阅读,而仅是数据库阅读。正是目前大规模发展的数据库"割裂式"阅读方式,造成对纸质学术期刊品牌的重大伤害。学术期刊应该从纸质阅读与数据库阅读的差异化视角,重新审视内容质量,在比较两种阅读方式的基础上,确认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整体内容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如今习惯纸质媒体阅读的人数比例不过20%,另有10%是界于纸质和网络阅读之间,而选择网络等新媒体的却已超过70%.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表明:中国有1.2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看手机报和手机小说.  相似文献   

12.
段波 《四川档案》2020,(1):37-38
档案"双套制",是指同一内容的纸质载体档案和电子载体档案双套收集归档,其目的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同处于保存及可利用状态,可以是对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复制。泸县在档案"双套制"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复印件问题已成为各类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时的主要整改问题之一。随着办公自动化产品普及率的不断攀升,项目纸质档案中出现的复印件数量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它就像是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持续地损害着纸质档案原始记录凭证的本质属性。如果纸质档案一旦失去了这种特有的原始属性,那么它与一般的图书资料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换句话说,也就是纸质档案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失去了生命。因而"诊断"并找到能"治疗"这种"顽疾"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多个记者深度调查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记者调查面临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写什么——"四点"聚焦"五度"俱全,怎么做——做"有机记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冷战史新研究"时代的到来,冷战史档案的收集和利用也呈现出新特点:网络数字档案替代传统纸质档案,地方档案的利用初露端倪,档案利用和研究中的"美国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十年,出版业经历了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巨大转型。虽然在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领域,纸质出版物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学术和参考书出版领域,出版物已实现普遍的数字化。一直以来,人们对数字化进程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和经济视角,而忽视了一种更为重要的社会进程视角:那就是年轻一代的文化心态正在从基于纸质范式向基于互联网的范式转变。"互联网一代"的生活准则就是"凡是能在网上做的事情全都在网上完成","凡是能够不通过中介完成的绝不通过中介"。如何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一代"的这种心态,探索并适应这种需求,将成为出版商未来的重大挑战,对大众出版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十年,出版业经历了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巨大转型。虽然在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领域,纸质出版物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学术和参考书出版领域,出版物已实现普遍的数字化。一直以来,人们对数字化进程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和经济视角,而忽视了一种更为重要的社会进程视角:那就是年轻一代的文化心态正在从基于纸质范式向基于互联网的范式转变。"互联网一代"的生活准则就是"凡是能在网上做的事情全都在网上完成","凡是能够不通过中介完成的绝不通过中介"。如何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一代"的这种心态,探索并适应这种需求,将成为出版商未来的重大挑战,对大众出版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文献类型和传递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也相应改变。针对高校图书馆占比越来越少的纸质图书采购经费和不断降低的纸质图书借阅率,实行纸质图书"零复本"采购策略,对增加图书品种,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建国 《北京档案》2002,(10):32-33
档案目录的电子化,即档案检索工具的数据库化.而不只是把纸质档案目录转换成一般意义上的电子文件即可.因为,只有把纸质档案目录这一"死文件"转换为数据库性质的"活文件",才便于用户对档案文件的查找,才能提高档案文件的查全率、查准率以及查找速度,从而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总结档案部门档案目录电子化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档案目录电子化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同时收藏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之矛盾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收藏"各种"文献是图书馆的特征,但同时系统收藏纸质和电子期刊文献时,因电子期刊使用"方便",出现了电子期刊几乎完全替代了纸质期刊的现象,如果还继续系统采购、收藏老化速度很快的纸质期刊,就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分析替代产生的原因,再论证纸质和电子期刊文献,到底是同一种文献(或称同一种文献的两种载体形式),还是两种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