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根据国民收入公式,我们很容易分析出储蓄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然而,过度储蓄构成经济的一种潜在威胁甚至现实扭曲,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象一直在持续甚至加剧,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影响居民储蓄的原因。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引入住房消费因素,构建两期交叠模型研究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房价与储蓄率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进而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房价的上涨并未导致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反而导致"储蓄搬家"现象的产生。同时,房价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以及非对称的负向互动影响,且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作用程度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加快、收入差距的扩大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均显著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此外,因短期内中国传统的节俭习惯难以逆转,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存在"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3.
居民储蓄高低的判断是备受关注同时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纯理论分析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提供了实证研究的逻辑和思路.通过对1985~2004年我国居民储蓄的估算发现,居民储蓄率并不和居民储蓄额一样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二者均显著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是偏高的,基本政策导向应该是提高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现象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对储蓄率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根据1953-2009年间的居民储蓄率数据,对居民储蓄率序列本身的随机过程进行了测算,同时对其进行了平稳性和结构突变的检验,发现中国居民储蓄率序列是一个“含有水平、斜率双突变的退势平稳过程”,证明了结构突变点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中国的政策选择:鼓励消费信贷,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以危机国家货币贬值为主要特征的亚洲金融危机已持续两年之久,尽管危机程度有所降低,但这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却日渐显现: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了一定冲击,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小。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止99年8月止,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6万亿,90年代中期以来,储蓄率居高不下,年均超过40%,储蓄倾向仅次于新加坡,高居世界第二位。储蓄是消费的镜像,高储蓄的背后即是低消费。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现实:高储蓄产生了巨大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经费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对其原因,长期以来,乃至今日,流行的分析是资金短缺.但我们知道,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储蓄,只有当整个社会储蓄不足时,才谈得上资金短缺.而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总储蓄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1981年的27%除外),社会储蓄总量已近6万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非社会总量资金不足,而是如何动员和筹集国内可利用资金,保证能将足够高的储蓄率转化为相应的投资率,并将之用于高等教育产业--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产业融资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若不同的实验,有些实验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其他国家的经验而得到效仿。人们很容易的把日本和其他东亚经济实体的高经济增长率归结为这些地区较高的储蓄率,认为高的储蓄率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甘肃省1978-2011年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与较高居民储蓄率的相关性,并对其做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甘肃省的经济增长率与滞后一期的储蓄率之间存在着弱相关性.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甘肃省省情,本文提出了争取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制定权、控制储蓄总量、拓宽投资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率变动通过影响虚拟经济改变了主流经济学中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虚拟经济下:(1)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增加,在长期中使储蓄减少;(2)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替代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减少,在长期中使储蓄增加。通过中国2000-2007年数据实证表明: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都产生负向作用;利率变动通过股市对居民储蓄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投资从而作用于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的机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呈大幅增长趋势。面对如此高的居民储蓄增长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 ,应充分发挥储蓄的投资转化机制 ,使居民储蓄增第对经济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阐明如何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 ,才能真正发挥储蓄增长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结构、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收入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居民增加储蓄,且后者因素的影响在西部地区的作用强度要高于非西部地区;实际利率、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率反而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储蓄率对银行资管、金融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稳定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结论对今后的人口政策特别是二胎开放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场深化改革或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居民储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是影响特定时空国民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变量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依据之一,持续增加的居民储蓄也成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来源和动力保障之一。选取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预防性储蓄等因素,以山东省1978-2013年的居民储蓄为例系统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因素,储蓄的低利率弹性是利率政策在实践层面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则进一步强化了居民储蓄的倾向。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立足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增加投资品种及渠道,不断改善银行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居民储蓄分流和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通过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减少预防性储蓄,对于实现居民储蓄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储蓄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储蓄率又会导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银行风险加大、抑制居民消费等阻碍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所以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其“一般逻辑”之一是用适度通货膨胀刺激消费.从罗斯福到尼克松,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凯恩斯的反危机主张.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正常的储蓄偏好及未来实际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等原因,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不合逻辑的现象--通货膨胀的效应与预期目标相反,高通胀率伴随着高储蓄率.“储蓄热”不仅使赤字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导致通货膨胀不可收拾,美国经济初陷“滞胀”困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和储蓄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延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相关分析,遵循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路径选择下,可有效刺激内部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理论上,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表明,在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居民储蓄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快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居民的储蓄量也在逐渐增多,一国居民储蓄量的多少会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合适的储蓄量有利于国家经济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会使银行有足够的可贷资金,使企业能够获得运行发展所需资金,促进经济有效运转。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采用数据分析,建立各因素与我国居民储蓄的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中提到“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庞大的储蓄余额意味着有大量的富裕资金,中国并不缺乏资金,这时引进外资的作用是什么?外资为什么还会大量涌入中国?从中学教材中无法得到答案。因此只有凭借国际经济学的一些经典理论和最新的经济学学术观点,才能对此做出解释。一、两缺口理论(1)缺口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S=I 即储蓄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缺口,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2)两缺口的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总供给=C S T M(C 为消费,S 为储蓄,T 为税收,M 为进口,X 为出口),总需求=C I G X(I 为投资、G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池州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幅度远远大于居民的消费幅度,居民以储蓄存款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累存款,形成了很高的储蓄率,导致银行的负债增加进而导致金融风险加剧。利用池州市2008-2012年统计数据,对近5年来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消费结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克春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4):86-89,85
随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诸如体制制约、居民观念、收入水平、金融市场、环境保障等因素都会催生和影响居民的间接投资活动,而实际收入、银行利率、物价水平、消费结构、保障制度和存取条件等因素则会对居民的狭义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居民投资与居民储蓄在整个社会经济流转中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沟通的内在关系,二者都可能进展为社会直接投资,并具有共同的终极目标即均是指向消费。同时文中还连带论及了其他相关问题,这些都对加强人们在日常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理性认识与运作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