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探索古琴曲多声形态入手,对古琴曲欢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和声内涵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古代琴曲的绿体归为五个类型,即;和音衬托型织体;固定低音型织体;琶音衬托型织体;固定琶音型织体;时比型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古代琴曲多声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从探讨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唱奏关系入手,对其音乐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复调关系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织体归纳为七个类型:一、加花托腔或支声复调织体;二、减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三、加花减花交替式主声复调织体;四、加花减花克织托腔对比武复调织体;五,快弹散唱对比式复调织体;六、固定音型对比式复调织体;七,间隙垫腔自由模仿式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从探讨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唱奏关系入手,对其音乐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复调关系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的织体归纳为七个类型:一、加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二、减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三、加花减花交替式支声复调织体;四、加花减花交织托胜对比式复调织体;五、快弹散唱对比式复调织体;六、固定音型对比式复调织体;七、间隙垫腔自由模仿式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和声综述     
按照现代的和声定义来说,和声不存在于古代,当时的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单音持续和固定音型使用较为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极其有限,乐谱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为断音残篇。中世纪还没有系统的和声,但是在宗教和世俗单声音乐中,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被运用,复调织体的发展为和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务头”是古代戏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明清以来说法不一。“务头”情况很复杂,它不具有单一性特点,也并非所有元曲曲调都讲务头。务头首先与曲辞四声声调中上声字、去声字及阳平声字的使用关系密切;其次。从曲调声腔上看,多在揭起其音或宛转其调处。务头在曲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或句首、或句中、或句末。其表现形式有词语型、对句型及单句型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古琴音乐有着丰富的谱集和文献,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梳理清一首琴曲的历史脉胳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本文考订了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作者,介绍了其曲调产生的时代背景、曲名问的异同、音乐形象的表达、曲体结构的特点,以及此曲的流传对当今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在现存的数万首诗歌中有不少是反映古琴艺术的经典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对古琴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琴曲有着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并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做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品论。这些关于古琴的诗歌佳句,对我们了解古琴艺术的成就和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从部分较典型的唐代琴诗中,尝试寻找有关古琴琴名、琴家、琴曲、琴艺及琴文化的相关记载,感受和探索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政治观点及美学理念等相互融会贯通的古琴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在现存的数万首诗歌中有不少是反映古琴艺术的经典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对古琴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琴曲有着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并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做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品论。这些关于古琴的诗歌佳句,对我们了解古琴艺术的成就和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从部分较典型的唐代琴诗中,尝试寻找有关古琴琴名、琴家、琴曲、琴艺及琴文化的相关记载,感受和探索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政治观点及美学理念等相互融会贯通的古琴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9.
翟敏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3):84-85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类乐器,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之产生的琴曲、典故、琴谱、琴诗等许多文化特征展现了古琴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通过古琴曲的代表曲目《流水》的典故、《流水》的琴谱、《流水》的琴诗这三种文化现象的具体阐述,人们进一步认识古琴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古琴曲《广陵散》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息的琴曲,气势磅礴,旋律激昂慷慨,具有很高的音乐研究价值。《广陵散》在曲式结构、文人思想、关学价值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分声部练习”是指分别进行右手或左手织体中的单声部练习,这个单声部可能是一条独立的旋律,也可能是“和声音”内容或和声伴奏声型。分声部练习主要应用于三声部或四声部音乐织体中,具体运用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1郾分声部练习适用于主调音乐织体的习琴过程中。这种音乐织体形态一般由旋律、和声音衬托及和声伴奏音型构成,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K283)第一乐章第45-47小节的左手是D大调音阶式下行的旋律线,右手的下声部(织体中的中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上中音开始下行的旋律线,而右手的上声部(织体中的高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下中音开始下行的“…  相似文献   

12.
古琴被誉为"人类唯一最古的活着的成熟乐器".在古代文献中,古琴被称作七弦琴、瑶琴、玉琴等.两千多年前,汉水河畔的一曲《高山流水》以它的太古之音、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江湖之远,成就了汉阳知音文化的元典.古琴是汉阳的名片,是汉阳人的骄傲,古琴台也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传人.2017年,汉阳老年大学古琴课正式开班,2019...  相似文献   

13.
琴曲和琴歌作为古琴艺术的两种艺术表现形态,共同建构了古琴艺术独特的审美空间。本文旨在重新审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考察琴歌的历史流变和分析具体曲辞的基础上,力图呼唤琴歌这一艺术样式的革新和复兴。  相似文献   

14.
在对筝由《浏阳河》多年的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总结的基础上,认为本由在正谱的演奏技法和处理上要适当改进才能更科学、更规范地表现音乐,通过灵活运用滑音以韵补声、四点及琶音指法教学,更好地促进该筝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古琴之美     
王璐 《初中生辅导》2014,(12):10-11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代文人四技,琴、棋、书、画”中琴就是指古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或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钢琴曲《台斯特庄园的喷泉》是李斯特的钢琴套曲《旅行岁月——第三年》之第四首乐曲。本文从和声、曲式结构、织体三方面,分析了这部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上的特点。揭示了李斯特晚期创作中对色彩性和声的探索,如增六和弦、属变和弦、九和弦及平行和弦的运用等;乐曲结构的组织,如段落间抹去终止式等;织体的运用,如琶音分解、双震音、双音断奏等;乐曲形象的描绘,如水的描绘等方面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创作。  相似文献   

17.
黄莺吟     
<正>《黄莺吟》是一首古代琴歌,全名《开指黄莺吟》。该曲与南宋姜夔谱曲而成的《古怨》并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记载于南宋陈元靓编撰的通俗类书籍《事林广记》中(图1)。古琴曲中“开指”的意思大多指大型琴曲中开头处的引子,“开指”主要起到了指示调性或简要介绍全曲意境的作用。《开指黄莺吟》全曲共一段,篇幅短小,  相似文献   

18.
全代扬 《林区教学》2011,(6):114-115
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中国钢琴曲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从支声织体分类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9):70-71
筝曲《梅花三弄》原为笛曲,后人把它移植为琴曲,得以流传至今。由于作为主题的旋律出现了三次,故有"三弄"之称。筝曲根据古琴名家吴景略先生修订的琴谱、并参照吴景略先生和孙裕德先生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订谱。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曲有十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改编成筝曲,已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5.用长音衬托主旋律,可以衬托具有一定特点的背景,或是营造某种意境。第二声部的长音可用一种乐器演奏,亦可用不同乐器作八度重复,后者的效果要厚一些。例如:6.用固定低音加强主旋律的音乐表现,其低音部的音与节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运动,显得沉稳而有力。如:它和音型式伴奏织体并不相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处所讲的固定低音,也不是恰空和帕萨卡里亚式的变奏曲固定低音,仅仅是指低音上固定不变的短小的音型。以上所述只是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二声部主调音乐编配中是常用的。(二)附加补充短句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编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