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2.
陶玉玲 《档案天地》2011,(1):4-7,25
幸福的"春妮" 上个世纪60年代,我所在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话剧剧目,像<东海最前线>、<我是一个兵>、<东进序曲>等,这些剧目在全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和轰动效应.然而,影响最大的、而且和我关系最大的是后来排演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该剧排演期间,我和剧组的演员深入"好八连",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  相似文献   

3.
6~7月间,来自上海的4台“海派”话剧应约来京。作为中国话剧另一个生产重地——上海,虽然其创作风格在本埠独树一帜,但到北京始终被京味十足的本土话剧遮盖,前三次进京皆无声而返。此次,《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台风格迥异话剧的相继亮相后,一反常态,北京话剧界从未有过地众口一词夸赞这个外来“兵团”。其中,《艺术》因其独有的细腻和艺术感觉,以及对国外剧本的准确表达,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4.
"开心麻花"融合话剧与电影两大艺术的异同,平衡二者关系,实现了艺术的跨媒介发展。在电影创作上,"开心麻花"充分借鉴话剧的创作经验,利用电影独特的视听特色,分别在影视美学、人物设置以及空间调度三方面展现出匠心独具的叙事特色。影片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修辞性以及场景的空间性在继承"开心麻花"话剧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电影风格。"话剧+电影"的叙事转向促成了"开心麻花"电影品牌的建构,同时为今后话剧改编电影、原创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电视话剧的艺术创新——以湖南卫视《星剧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哲旋 《声屏世界》2014,(10):41-42
<正>电视话剧将传统舞台话剧与电视表演艺术融合在一起,是对传统舞台话剧表演的一种革新。湖南卫视今年4月份开播的《星剧社》栏目,将传统的舞台话剧搬上电视荧屏,可谓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它实现了电视与话剧的融合,突破了传统话剧舞台表演模式的限制,将话剧所独有的舞台的"现场感"搬上了电视荧屏,让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近距离地观看表演者的表情,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感  相似文献   

6.
1982年,北京街头流行红裙子。这年夏,林兆华执导的话剧《绝对信号》在人艺一间简陋的排练厅演出。这次事先不张扬的行动,事后却被看成中国话剧忽然"现代"的一个信号。这部话剧没有列入北京人艺正式的演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出版进程的加快、电脑新软件的不断开发,一些文字技术的处理和校对等工作,由电脑承担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还需要编辑干些什么?编辑从事的书稿修改加工,不过是种辅助的"技术性"工作,不懂编辑学的人照样可以干。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编辑行为在性质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1953年,国家拨款建"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坚持现实主义和民族特色,创作演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并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的先河,1980年起话剧《茶馆》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人艺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的话剧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湖南卫视《星剧社》的播出,"电视话剧"成为了一个全新概念。将有着良好口碑的话剧作品搬上电视荧屏,这种话剧与电视真人秀相结合的方式很新颖,普及戏剧艺术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是在节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细节处理问题,以及引发观众与业界对此的诸多质疑,使得我们必须正视"电视话剧"这一新的电视产品的创新与缺憾,如何使"话剧"这一高端艺术更好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广大观众能真正领略话剧魅力,是下一季《星剧社》节目要思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短一年里,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用起了"山寨"手机,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老孟在网上要举办"山寨"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央视春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小剧场话剧从不被认可到占据话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历经波折。如今又一次面临考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对艺术探索缺乏野心、对市场无条件拥抱。现在的戏剧人理应重新上路9月19日晚,濮存昕狂喝了一通红酒后窜上舞台,手舞足蹈地开始出演他的第一个小剧场话剧角色:《天鹅之歌》里年老体衰的落魄演员。演着演着,他开始醉醺醺地跟台下认识的观众插科打诨。戏近尾声,导演林兆华忽然也上了台,在何冰扮演的"提词员"的提示下,说了一句《哈姆雷特》中的戏词:"尽管都是些空话,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2.
杨思信 《档案》2024,(2):28-35
以全面抗战爆发后动员民众需要及话剧力量的西移为契机,战前几乎没有话剧演出的兰州,亦在战时兴起了热烈的话剧运动。战时兰州话剧运动,可略分为“抗战话剧兴起与独幕剧演出的高潮”“新西北剧团、青年剧社的成立及其演出”“抗宣八队、外来演剧力量与第二次演剧的高潮”“断续中的的兰州话剧演出”共四个时期。八年中,兰州共出现话剧团体41个,上演独幕剧87种,多幕剧75种,另有一批著名剧人在此活动。战时兰州的话剧运动,对本地抗战宣传与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激发、各种款项的募集及民众平时的休闲娱乐等,均做出比较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剧院蓬勃发展的会员队伍中,有一位叫何大中的老人分外引人注目。因为这位75岁的普通观众在50多年的时间里收藏了近千份戏单和戏票,整理出来宛若一部中国话剧的微型发展史。何大中说,自己的父辈与梨园有过不少接触,自己的同辈中也有不少人从事戏曲工作,然而,他却对话剧情有独钟。1949年,刚上初一的何大中看了第一场话剧,由人民大学学生演出的《思想问题》。从此,何大中便和剧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有新戏好戏,何大中便会去观看。也是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很痛恨假新闻,但是什么是假新闻呢?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才是假新闻.这类假新闻往往比较吸引人,尤其是被戳穿以后,会有较大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话剧舞台受到文化市场各种浪潮的冲击,或不景气,或跌入低谷,而北京人艺却依然故我,新戏不断,好戏连台,观众爆满,不少话剧剧目的演出都超过百场,声誉传扬国内外,成为话剧舞台上的一颗长青树,中国话剧的骄傲。其中奥妙何在?笔者近日对现任北京人艺的第一副院长刘锦云进行了一次专访。 北京人艺的魂 在周恩来总理、彭真等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的关怀下,于1952年成  相似文献   

16.
张宝婧 《兰台世界》2013,(13):122-123
<正>李叔同(1880—1942),原名李岸,叔同是他的号,浙江平湖人,是我国近代音乐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中国近代话剧的先行者之一,在各艺术领域皆有高深造诣。1905年他东渡日本求学,1910年回国从事音乐教学和文艺工作。1918年8月李叔同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于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才艺满腹,诗歌、书法、绘画、篆刻、话剧、词曲几乎无所不能,特  相似文献   

17.
无标点文字本来不是什么新问题,我国古代书籍大多数是没有标点的。在现代新式标点普遍推广以后,出现新创作的无标点作品,自然会引起文学评论的关注。对无标点作品的看法不一,与此有关的一些概念需要澄清。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尤利西斯》,先从它说起。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1月9日播发的《中国仅存的“十八层地狱”将开放》一稿,尽管在“十八层地狱”几个字上加了引号,但仍给人以好象确实存在过“十八层地狱”的印象。在导语之后,第二段和第三段对“十八层地狱”的介绍,就更容易使人感到“确有其事”,至少对那些不大了解或根本不知道“十八层地狱”是怎么一回事的年轻人来说是这样。“地狱”也好,“天堂”也好,都是一种宗  相似文献   

19.
纽约哥伦布大道上,美国人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中国400年前的《牡丹亭》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并排宣传杜丽娘借助"威亚"跨越时空、穿越生死,飘荡游走在人间与地狱;杜丽娘、柳梦梅穿着红色牡丹衣倾泻满场。发生在中国400年前关于"禁爱"的故事,跨越  相似文献   

20.
《兰台内外》2015,(1):1
2月13日上午,吉林省档案馆兰台青年话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血痕》,在省档案馆三楼会议室举行首场演出。话剧《血痕》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永久占据中国东北,1936年开始实施侵略国策之"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大批日本移民侵入东北,强买、强占土地为背景,讲述了太平镇地主金谷地一家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土地、房屋被低价强买,金谷地和女儿被抓,儿媳被杀的悲惨命运。吉林省档案馆保管近10万卷件日本在侵华过程中自己形成的、真实记录日本侵华活动的档案。这些档案世界仅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