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大维  叶婷 《焦作大学学报》2006,20(4):45-45,56
翻译研究从文本到文化的转向为译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深化和拓宽了译学的领域。在承认意识形态操控力的同时,我们不能把它的影响绝对化,而抹煞翻译的创造性和超前性。通过“主奴”关系和“我-你”关系两种文化对话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包容并蓄的文化态度更利于文化发展。要促使本土文化从包容和吸收中求得进步,翻译的“关系本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任淑平 《海外英语》2011,(10):212-213
在晚清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翻译小说的主要使命是启蒙民众、救亡图存,而小说的艺术价值退居其次。该文以操控论为基础,从历史文化角度,以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为立足点来研究和分析晚清小说翻译,说明译入语文化对晚清小说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和操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政论体文献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其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操控之上.本文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和影响,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文译稿的翻译实践为个案研究,把翻译置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英译过程中,为让译入语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语文献中的政治观点,译者有意向译入语输出原语主流意识形态或采取某种方式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研究两个不同的《红字》译本:“花山文艺版”和“译林版”,从描述和分析复译现象入手,揭示并批判复译背后隐藏的消极因素,为健康、正确的复译指明方向。在对两个译本的比较中,主要涉及译文体例问题、源语语言文本与目的语言文本的处理问题、翻译理念的选择与文化问题的处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知名汉学家葛浩文在对中国文学英译实践的三十年历程中,其动态的文化身份转变对其翻译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文本选择策略成为其主体“操控”翻译观形成的重要因素,译者在主体“操控”下忠实与再创造相融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实现了更高的读者接受度。葛浩文的英译实践过程也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鲁迅积极主张复译:以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革,译本也该推陈出新;从短时效益着眼,复译也是翻译作品由不好到较好再到更好的必然途径,更是能够击退胡乱翻译、扭转译坛乱象的法宝,因此“非有复译不可”。至于文坛出现的维护初译本、排斥复译本现象,鲁迅认为是中国人急功近利、先入为主等观念的迷障使然。鲁迅的复译理论符合当时趋新求变的文化需求.但在践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也是在权力网络多元操控下对译入语的文化建构。以权力话语理论为视角,分析了翻译活动中的权力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活动的文化建构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圆鑫 《海外英语》2014,(10):160-16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转向影响文本产生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着重考查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该文在顺应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哀希腊》的三个不同译本来探讨翻译中的意象传递问题。透过拜诗意象汉译的流变来审视经典文学作品复译这一历史现象,解读翻译主体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论女性主义译论及其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构主义的关照下,女性主义试图颠覆父权文化,消解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主张,并逐步把触角伸向了翻译领域,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女性主义对语言、文本操控策略的分析,认为女性主义译论会对翻译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外宣翻译的实质应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等,才能做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