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秦武先生 ,精神矍铄、思识敏睿 ,虽年近百龄 ,仍笔耕不辍 ;平日钟情书法 ,寄意联语 ,所撰书《百位嵌名联集》 ,既是晚年之乐趣 ,亦为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贡献。先生早年即致力书法 ,自唐入晋 ,复上溯隶篆。楷书清劲秀俊 ,篆隶苍润浑厚。陕西自古人文荟萃 ,金石宏富 ,书家代有名贤 ,新碑时有发现。然在今日 ,爱之者固多 ,盲吹者亦复不少 ,而殷勤致力 ,潜心文墨 ,若范先生者几稀。先生早年受于右任前辈启示 ,上追周秦 ,下研书理 ,笔底有金石之气 ,心中有时代之文 ,故体古而意新 ,功深而境高。联语者 ,实骈文之摘偶 ,诗律之别趣。字句虽有…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上海作协等单位发起组织的“百名评论家评选90年代优秀作品”的活动已揭晓,王安忆、余华、韩少功、陈忠实、史铁生、贾平凹、张炜、张承志、莫言、余秋雨等10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入围。其中有一位作家使我为之怦然心动,他使我想起了在大学期间所了解的关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还有那篇曾令我荡气回肠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史铁生(1951—),男,北京人。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之后开始了文学创作。他创作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大教无痕课伊始,窦老师满面春风地融入孩子们,亲和躬身,又煞有介事道“:晏子,原名叫晏婴,人们为什么称他晏子呢?”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跃跃欲语。一男孩不及老师应允,捷足先登、爽言陈词“: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又厚爱百姓,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晏子。”“像…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司马迁的《史记》时说:“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语虽不多,却对《史记》作了准确的评介。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出类拔萃,超乎流俗的大胆精神写出了他的富于批判性和独创性的辉煌著作《史记》,打破了当时由于“内多欲而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进程,几年来,我尝试着把对经典名篇的诵读、鉴赏、积累及运用引入课堂,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一、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阅读主要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成语故事》、《三字经》、《中华成语千句文》等开始,因为这些书目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但不失经典文学的风采。通过朗读比赛、办手抄报、个性摘抄、主题队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调动了学生们充分展示、表现自我的积极性,班级形成了诵读名篇的浓厚氛围。现在我班学生人人都能够背诵百余首诗词、二百个以上成语,讲名…  相似文献   

6.
晚明江南的沈宜修,是中国第一位才女为女性辑撰作品的集成者,辑集取《诗经》之句而名《伊人思》。这部辑集以拾遗补缺为目的,选编46位闺媛作品,既有来自传闻及散佚书中的以往女性,又有来自血缘、姻亲及心声相通的同时代女性。其保存的不同样式的文学创作,既是对传统题材的继承宏扬,也是感悟生活的真实抒写。成书之因、辑撰原则与弥为珍贵的资料保存,显现审美情趣和当时女性文学创作的动态,其价值应该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司马迁之书,名曰《史记》,初无此名。古书中屡见“史记”之名,是对古史的泛称,非专指司马公之《史记》。司马迁《史记》中屡见“史记”之名,亦不指其自撰之《史记》。此两者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已论之颇详。两汉诸书,述及司马氏之《史记》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4日,应邀到广东茂名讲学,和千余名心灵在场的老师一样,我得以享受窦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大教无痕课伊始,窦老师满面春风地融入孩子们中间,亲和躬身,又煞有介事地说“:晏子,原名叫晏婴,人们为什么称他晏子呢?”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跃跃欲语。一男孩不等老师应允,捷足先登,爽言陈词“: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又厚爱百姓,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6,(5)
1943年,中国有一位归国留美生、教育家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55年,又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菲律宾总统、泰国国王也都把本国最高荣誉奖章颁发给他他就是晏阳初。其不凡之处,在于将目光放在改变亿万贫苦农民的命运上,并为之不懈努力。而20世纪30年代,蔚为壮观的乡村教育运动更有其开先河之功。他发起的这场运动不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被一些国家所借鉴,使他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1.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课文第99页注:“[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准此,则此句应译为:“(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反复斟酌,总觉得欠妥。其一,如果曾皙这样说,就等于在老师面前肯定他们四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作为孔门的彬彬君子,恐怕有失谦逊吧?其二,孔子让他的四位学生“各言其志”。即各人谈自己的志向,关键是“言志”,而与各人实际具备的才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
塞缪尔·巴伯作为一名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家,其作品具有时代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抒情风格,使世人皆为此而陶醉于他的音乐作品。《纪念小品》该音乐清新淡雅而又不失朴实,通过最真实的情感,来谱写这没有浮夸的音乐,颇具丰富的舞蹈节奏而令人心生激动之情,以情感贯穿了整个音乐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前年《学术月刊》发表了拙著《宗法今解——兼与杨宽先生商榷》。杨宽教授没有亲自撰文赐答,而让他的两位研究生撰《对宗法今解一文的商讨》答复我。也没有用真名实姓,而署笔名智贻。我所以要指出这点,是让读者知道,我和智贻同志的讨论,仍是我和杨宽教授商榷的继续。宗法问题是两周史上的重大问题,欢迎史学界有更多同志参加讨论。但智贻同志不是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易代,遗民备受关注,李确作为其中之一,其气节为时人所钦佩。除了遗民身份外,李确亦是隐士、布衣。从他的《蜃园诗集》《梅花百咏》及《九山游草》等诗集中,可见出其中蕴含的遗民情结、隐逸志怀以及布衣精神,使明清之交一位在诗歌创作和人格精神上颇为突出的作家之面貌得到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还原。  相似文献   

16.
正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后来,他成了明朝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小好奇)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人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彦春、朱寅年老师主编的《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一书,感悟颇深。16位教育家的智慧和快乐的心灵之路: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智慧。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一位有着积极人生观和独特个性特征的思想家。《论语·述而》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一个思想深邃、举止文雅、态度和顺的长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饭疏食,饮(白)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他在长期的讲学和从政活动中仁智兼备,成为了一名渊博的学者,但他仍“学不厌,而教不  相似文献   

19.
胡紫金 《考试周刊》2014,(39):36-36
<正>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是简明不失品味,简约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教学追求的简简单单,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想境界呢?最近我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课题是《棉花姑娘》,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一样,却都体现了"简单、高效"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评评刘老师上的这堂课。《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20.
在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最崇敬的教育界人物有两位:一位是前苏联的苏夫子(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中国式称呼);一位是咱中国的陶夫子(陶行知)。今年10月18日,是陶夫子120周年诞辰,《教育文汇》编辑部向我约稿,谨撰此文,以表达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老陶子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