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有的身心和谐、精气神统一等思想不仅能够发扬光大国家传统优秀文化,更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健康和思想基础。现阶段,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引进武术文化,促进学生对武术知识的吸收和兴趣的提升,是武术教学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一直是现代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武术礼仪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推广武术礼仪规范教育中,我们认为对学生不仅要注重武术礼仪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教育,更重要是通过教育来使他们重视这些礼仪规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尺度,以及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的社会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传播武术文化对于人们健身强体、品德养成,宣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开拓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充分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现代影视传媒传播、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对武术文化传播的作用,积极发挥武术的文化价值,弘扬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武术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对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三令五申地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武术教育”。但是,直到今日,武术教育的发展令人堪忧,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名存实亡”。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意识”的层面,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要上升到“文化意识”层面,中学武术教育应在运动形式、内容体系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
结合哲学、人文学理论运用资料文献法分析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指出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不同因素.提出中华武术发展过程应该基于武术的本质规律,解决武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并且要不断将武术的健身功效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简述武术进入学校的历史基础和教学现状,分析当今体育全球化使国内武术教育受到冲击,武术的传承受到影响,指出奥运会后对我国各级学校学生武术教育要落到实处,形式上要从小学到大学建立系统的授课体系,内容上把武术作为体育和文化在学校开展,推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武术将来完全走上国际化夯实群众基础。为学校的武术教育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的武术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文章聚焦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武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设置武德教育理论课、建立武德规范体系、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贯穿武术文化内涵的介绍以及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渗透武德教育等措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影响,其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向各自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对武术拳种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种视角,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现存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矛盾;武术文化与武术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武术难以与西方体育谐和共处;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对立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学生社团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提出了通过学生社团的武术文化传播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最后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模式设计了具体的步骤,并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色显著,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下,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要实现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与传承,应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竞赛交流体系;结合当地的教育发展,建立健全民间、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传承体系;结合泉州武术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唐代武举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唐代尚武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唐代武举制及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武举制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他文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体育文化资源丰厚,为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武术文化的竞争力,全面分析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发展武术文化产业,需要创建有实力的武术文化产业运作公司,进行武术文化产业间的行业整合,采用多种模式经营方式,开拓武术消费的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全世界人民从事武术娱乐、健身等消费,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武术运动和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吸引更多的人群练习武术,提高武术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非常高的魅力,在国际与国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一些武侠题材、武术题材的艺术形式被搬到荧幕上,人们对于武术的热情和喜欢更是持续不减.然而如何看待武术,将武术明确定位给追求武术学习的人,是武术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武术不等同于暴力,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个竞赛项目,它兼具观赏,健身,和攻防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武术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艺术的魅力,然而现在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是一项集技击、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武术运动讲究武德、形神兼修、内外合一的运动特点,把育人和育体高度结合起来.高校开展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缓解大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在高校开展武术运动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历史机遇已经凸现,国内外市场基本具备,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初步形成,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构成可开发的条件。武术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开发,可以给双方带来双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武术文化旅游开发要将提高武术文化质量与降低游窑参与门槛相结合;立足国内武术文化素质拓展与面向世界旅游市场相结合;打造金牌产品与普及推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审美角度分析武术自身所内含的美。空灵和充实相生变化的规律成就了武术的整体和谐。形式、节奏和气韵上的和谐深刻地体现了武术的内在美,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和谐。通过武术美的赏析进一步感受武术特有的内在美和对自然生命的感动。如何更好地弘扬武术文化,传播武术的内在美将是我们继续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粹,因其强身健体及自卫功能是吸引众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其次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娱乐性和交流性也是使武术运动在大学生中倍受欢迎。通过推动太极拳在高校中的发展,适时地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对发展和谐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