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一,独自睡觉,自己吃饭。孩子从一生下来,最多一至二周以后就独自在围有小栏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婴儿还别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如果孩子不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会好好地吃。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第二,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美国人的孩子跌倒了,任凭其  相似文献   

3.
《早期教育》2000,(6):33-33
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二三岁起便独居一室,稍大一些的孩子有了恐惧心理时,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独自喝水喝奶,两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曾有一位中国人将自己8个月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由于孩子托不动水瓶便终日不能喝水。这位朋友发现后十分伤心,很快领孩子离开了那所幼儿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很多爸爸妈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吃饭问题。从婴儿时的一勺接一勺,到幼儿时的满屋子追着喂,甚至到孩子六七岁,还在求着孩子吃、追着孩子喂,多吃一口是一口。美国父母也关心孩子的饮食,关心孩子的营养均衡、饮食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为孩子挑选绿色食品,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但是,美国父母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吃多少,是培养他们独立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叶虹 《母婴世界》2011,(1):92-93
不知从何时起,宝贝开始学会耍“小聪明”了:为了让爸爸多讲一个故事,睡觉前故意磨蹭:为了“骗”奶奶多给自己一杯饮料,吃饭时吹嘘自己能吃三大碗:不想上幼儿园,就假装生病……这些小伎俩,常常让大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然而,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吃零食,是孩子们的享受,对成年人而言,也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父母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吃零食。在访谈中,一位母亲抱怨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把牙齿都吃坏了,开始长龋齿,硬的东西都吃不了,很多东西不能吃。”有些孩子也承认他们已经“尝”到了零食带来的恶果:“我以前喜欢吃零食,吃完零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我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结果越吃越胖。”另一些父母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山东青州瓜子加工“大王”姜铁成说:“别看我对办教育这么大方,先后拿出了200多万元,可我对自己的孩子却很抠,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十分有限,就是吃饭有一粒米掉到桌子上,我也让她捡起来吃了。”相比之下,有些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却实在令人担忧。河南某个体户6岁的独生于自上学的第一天起,便雇请了两名佣人护送,就连孩子上厕所也得由佣人伺候;湖北某县一个乡长儿子还在福批中,就为其盖了栋漂亮的楼房;浙江某市一9岁的孩子,去年过年父母一次就给了他5000元“压岁钱”。时下,国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家长认为…  相似文献   

8.
教育核心: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亲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鞋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因我的儿子、女儿在美国工作,我和老伴到美国居住近两年,亲历其境,深感中国和西方在教育子女上有差别,又各有长短。我们在美国带小外孙女时,还带了一个近两岁的美国男孩。有次周末,美国小孩的母亲带我们一家人一起到她孩子感兴趣的游乐场去玩,她的孩子在道路上行走跌了一跤,我马上想去把他抱起来,他的母亲却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要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带的外孙女已两岁多了,出门总是用车推着。吃饭时,我们往往端着饭碗追着外孙女喂食。而一岁多的美国孩子就是自己吃饭,他的母亲要我们把他“绑”在椅子上,把…  相似文献   

10.
普天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美国家长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爱不是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内心。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不去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幼小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幼教博览     
德国 —“随意”教育正流行穿多少随你便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幼儿园室外玩耍的孩子却不穿棉衣或防寒服,对此老师的解释为,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吃多少随你便吃中饭时,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对刚入园不会吃饭的孩子,老师会用手势启发他自己吃,但丝毫没有喂的意思。睡多少随你便在午睡的问题上,老师也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分钟~30分…  相似文献   

13.
王艳云  潘吉 《家庭教育》2005,(3B):54-54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王艳云 《山东教育》2005,(23):126-126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轩轩妈我家宝宝的规矩清单睡觉的规矩:九点钟是熄灯睡觉的时间;妈妈感言我们家对宝宝制定的规矩不少,执行较好的是按时睡觉。从小开始,我们一直是八点开始让宝宝安静下来,做好睡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是睡前故事,九点左右即互道晚安熄灯睡觉。宝宝现在每天能按时睡觉,而且习惯一个人睡觉。执行最不成功的是吃饭这一项。在家吃饭总是要大人喂,否则吃一点就不吃了,有时尝试让他饿个够,心想他总会吃的,结果总是大人心疼得受不了,他照旧不吃。造成孩子在家自己不吃饭,在幼儿园吃饭反而表现很好。专家解析对于宝宝的行为规矩,家长心中要有把尺子,大…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孩子三四岁时,我们便希望他能独立,能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看不到妈妈就哭,吃饭要喂,睡觉要陪,连画画做手工也要大人帮着涂、帮着剪,这让父母们很伤脑筋。宝宝这么“粘”,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性,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以下是个人几点不成熟的经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独立能力孩子从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二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以及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父母决不替孩子多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参与家事决策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很重要,等他长大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公众事务乃至国家…  相似文献   

18.
唉,这孩子真爱吃零食! 妈妈:这孩子吃饭时最难伺侯。这也不要吃,那也不要吃。真急死人了! 爸爸:是不是因为零食吃得太多了? 妈妈:多什么!今儿就是吃了一块冰砖、两块雪糕、一瓶桔子水、几块巧克力和一点华夫饼干。你给他吃过什么东西了? 爸爸:我只给他吃了一杯麦乳精和几粒糖。睡觉的时候,奶奶把饼干筒放在他枕头旁边,也不知他吃了多少。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这么多零食呢?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家庭模式及亲子交往的方式,已由原来的一对父母照料几个孩子的关爱不足型,演变为多人照料一个孩子的过分关爱型。在这里,我想对如何正确把握爱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去包办代替变让其自立许多父母、祖辈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一种心态是:“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了。”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小时候,不都是喂的吗?长大了不喂不是也会自己吃了。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将来肯定有苦头吃,我们现在可以给他的,还是让他多享受一点。于是,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等,样样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20.
不喂孩子吃饭从中国某大城市移居瑞士的一对研究生夫妇,30多岁才生了这么一个瑞士籍的儿子,一天到晚追着儿子喂吃喂喝的。孩子的妈妈要上班,只好把儿子凯凯送进幼儿园。金发碧眼的瑞士阿姨领着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凯凯跟着大孩子一步一跌地走着,洋阿姨招招手,呼唤孩子自己爬起来。凯凯两眼泪花,好不容易挣扎着爬起来,没走几步又跌倒了。可“狠心”的洋阿姨就是不肯高抬贵手把凯凯扶起来。该吃饭了,低桌子、小板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