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记月亮     
马晓伟 《知识窗》2010,(7):18-18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一个猜想: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三维圆球。这就是“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此题曾令无数数学家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12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6年十大科学进展,庞加莱猜想证明被列为首位。庞加莱猜想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00年的千禧年数学会议。在该会议上,数学家们选定了七个"千禧年大奖问题"。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克雷研究所将悬赏七百万美元奖金。每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就可以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励。这七个问题分别是N 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理论、纳卫尔-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3维流形拓扑学的核心问题——庞加莱猜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自从1904年庞加莱提出这个猜想之后,数学家已通过多种途径求解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瑟斯顿的3维流形的分类纲领——几何化猜想。最近,俄罗斯数学家彼列尔曼通过1982年由哈密顿引入的里奇流给这个猜想一个完整的证明,现在多组专家正在对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门,数学界的同仁在回眸和数说过去百年、特别是近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时,大家会很自然的想到中山大学年轻的周海中教授在90年代中期关于“梅森素数分布”重要猜想;被国际数学界正式承认,并被命名为“周氏猜测”,收录进《数学中的著名难题》一书那段至今还令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科学家证明庞加莱猜想被列为头号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06,(7):4-5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以一篇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杨乐都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空间的形状     
一位俄罗斯数学家证明了百年以来悬而未决的庞加莱猜想,并完成了三维空间的分类。他可能因此而获得百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8.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陈景润证明了“1+2”,世界数学界认为是“筛法发展的顶峰”,又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不能证明猜想A,并且期待以新的思想研究猜想A。本文证明了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揭示了猜想A是17个猜想的混合体,全部合数可以划分为16类,给出了证明猜想A全新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数学大发展的世纪。数学的许多重大难题得到完满解决,如费尔玛大定理的证明,有限单群分类工作的完成,庞加莱猜想的解决等,从而使数学的基本理论得到空前发展。另一方面,随着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中心发布关于疑似Higgs波色子被发现的消息,粒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在标准模型的研究上取得了近几十年来最重大的进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4,(5):38-39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但是在数学界还有一个陈省身猜想,那就是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大国,这就是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的陈省身的断言。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创立了世界一流的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并且促成了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数学大会在中国召开。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它开创了有一百年历史的大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10):58
多国研究团队宣称罗塔猜测已被证明震惊数学界一个由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数学家杰夫·惠特尔、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家吉姆·吉伦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数学家伯特·杰拉德斯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宣称:他们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找到了所有的必要的证据去证明著名的罗塔猜测。此消息一出,震惊数学界。罗塔猜测是美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吉安一卡洛·罗塔1970年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最后一次菲尔兹奖于1998年8月在柏林召开的数学家大会上颁发。从1936年首次颁发菲尔兹奖算起,本世纪共有42位获奖者,他们大都是当代数学界的领袖人物。 与已往的获奖者一样,本届获奖者都是解决数学重大问题的能手,每位都能证明好几个重大猜想,他们都为此创造出独特的有力工具。本届获奖者尤其突出的是,他们都不限于某一个狭窄领域,有的从根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巴斯特逝世103年,回顾了立体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巴斯特在1860年对立体化学基础理论所做的预言.螺旋猜想的被证实,证明巴斯特关于立体化学基础理论预言中的三个猜想和两个肯定,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有在两大数学猜想中贡献突出,一是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3+3”和“2+3”、“1+4”。潘承洞证明了“1+5”。陈景润证明了“1+2”。二是庞加莱猜想,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运用汉密尔顿一佩雷尔曼的理论。朱熹平和曹怀东第一次成功处理了猜想中奇“异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数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道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疼的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  相似文献   

16.
他拒绝了菲尔兹奖 2006年8月,当陶哲轩与其他两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接受全世界数学家的敬意之时,另一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世界七大数学猜想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攻克者,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身影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这也是菲尔兹奖历史上第一次有获奖者拒绝领奖。这倒不是因为佩雷尔曼与国际数学家大会有什么矛盾,而是因为这位老兄根本就是个“怪人”。  相似文献   

17.
<正>难倒世界的庞加莱猜想1904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了一个拓扑学猜想: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一个"闭的三维流形"就是一个封闭的三维球面;"单连通"就是这个空间中每条封闭的曲线都可以连续收缩成一点。当一个封闭的三维球面同时具有单连通的特点,将会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假如用一条橡皮带去勒住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即使埃斯库罗斯被人们遗忘了,阿基米德仍会被人们记住,因为语言文字会消亡而数学概念不会。"不朽"可能是缺乏理智的用词,但或许数学家最有机会享用它,无论它意味着什么。——G·H·哈代在现代科学中,很难想象有什么问题能简洁而清晰地提出,但解答过程却漫长而久远,在浩如烟海的知识进攻下岿然不动。如果要揪出一二,那么或许该将矛头指向现代数学发展史,指向令世间智者困扰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以及首个获解决的千禧年大奖问题——庞加莱猜想……  相似文献   

19.
丘成桐是著名的华裔美籍数学大师、1983年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获奖时年仅34岁。丘成桐原籍中国广东,后来迁居香港,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哈佛大学数学教授。1994年6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由此成为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裔人士。本文是丘成桐先生2005年7月4日在“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讲演,原文较长,本刊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素数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人们对素数研究艰难难历程探索及最新成果,然后通过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及几百年来数学家们苦攻关证明过程的论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猜想的提出及证明进展的全景画。旨在使读者对素数及哥德巴赫猜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