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故夫何曾遗弃故人《上山采蘼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诗,列于“出妇”类。弃妇诗说,大抵由此产生。后来注家也就相互袭用,说是“写弃妇的涛”。或说它“通过弃妇途遇故夫的对话,委婉地表示了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或者说“责难”了故夫,“揭露了喜新厌旧的故夫的丑恶灵魂”,“使人痛恨那没有心肝,想靠老婆发财的‘故夫’”。更有人说,“故夫之所以弃旧妇,其原因纯属是喜新厌旧而别无它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细读全诗,稍加琢磨,便不难发现,“弃妇诗”说,实无根据;喜新厌旧,更觉无稽,故夫何曾遗弃故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上山采蘼芜》诗的所属和其中弃妇被弃的原因。认为该诗属于汉乐府诗而非古诗;弃妇被弃不是故夫“喜新厌旧”所致,而是她在故夫家时有违犯封建礼教言行,遭到故夫父母厌恶而逼迫故夫抛弃的。  相似文献   

3.
周东晖同志的《古诗〈上山采蘼芜〉新探》(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八一年一期)对历来说法——这首诗是批判故夫喜新厌旧,提出异议,认为这首诗是“反映汉代出妻制度的诗篇”。而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出呢?主要是不生育,按照当时“七出”,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的规定而被出。《宝鸡师院学报》八○年一期曾登载岳少峰《乐府古诗〈上山采蘼芜〉质疑》一文,也有同样的看法,可见周东  相似文献   

4.
<正> 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中的“故夫”,历来几乎被一致认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男子。且举几本比较有影响的著作为例: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1957年版59页):“这女子既然被弃,她的丈夫当然是喜新厌旧的。”  相似文献   

5.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6.
原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替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索,新人不如故”。《上山采蘼芜》一诗通过记叙一对离异的夫妻在山下相遇,互诉离别之情,揭露了封建的婚姻制度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表现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对再度相逢的夫妻之间彼此有着深深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是一首诗,一首高亢的诗,一首奋进的诗,一首青春的诗。爱国是它的主题,奋进是它的主旋律。“五四”——青春,青春——“五四”,我们属于同一个时季。  相似文献   

8.
《诗经》、汉乐府之“弃妇诗”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诗经》和汉乐府“弃妇诗”中弃妇被弃原因的解释,历来的“男人喜新厌旧”说不符合作品实际。以宗法社会“无子出妻”的风俗制度为视角,妇人被弃实因*不育。《氓》、《谷风》等诗中弃妇自诉无亏妇德,有功夫家,但却只字不提曾为夫家生儿育女,这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正是被弃原因。《中谷有》、《上山采蘑芜》等诗中的“”、“靡芜”是专治妇人不育症的妇科药物,诗以这种药物起兴,乃是暗示妇人因*妇科病不愈而被弃。《苡》一诗虽非弃妇诗,但诗中女子集体采苡时的欢乐,是对*苡能“令人有子”的迷信,反证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全系于生育。  相似文献   

9.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10.
《王风·采葛》究竟是一首什么诗,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揭露朝庭“政事不明”的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甚至认为是一首“淫奔之诗”;还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怀友之诗”,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比喻诗,等等。归纳众说,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人类:  相似文献   

11.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13.
<正> “诗贵意象”。一首示之以意象的诗,完全可以在“不露本情”的邈深境界之中给予读者以韵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基本元素,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示”。一个,或一群精美的意象可以照亮一首诗,其灿烂光辉可以铸就诗歌的动人魅  相似文献   

14.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52-54,124
《噫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应看作是康王时代,诗中的“成王”是先王。其中的“私”应是耜,不是指私田。诗是写周天子以宗子身份祭祀先王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杂体诗趣谈     
杂体诗是另类特殊的诗体,形式种种,各具情趣。兹举几例,以共赏读。一是宝塔诗。以“一字至七字诗”为基本形式,因形如宝塔,故称“宝塔诗”。例如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三月,白居易被罢免了刑部侍郎之职,任命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临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人为他置酒送别。席间,有人提议在座每人写一首一字至七字诗。白居易即以“诗”为题、为韵,写下了下面这首诗: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这首诗以“诗”为题,以题为韵,…  相似文献   

16.
文坛之最     
天下最短的一首诗 民间诗人、戏曲家戴笠人先生虽然一夜工夫可以完成一个9场戏曲剧本的草稿,然而一首微型短诗,他却花费了3年时间去构思推敲。 这首诗,题目《人生》。诗,只有一个字:“灯”。以人生喻“灯”,诗意盎然,回味无穷,可谓天下最短的诗。  相似文献   

17.
紧扣“冬”字串学三诗──《冬夜杂咏》自学指导简介江苏王熙南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选编了陈毅同吉的《冬夜杂咏》,咏的是青松、红梅、秋菊。以在教这一课,都是一首一首地讲。这次,我利用这三首诗的结构特点,紧扣“冬”字,以“冬景”“冬物”、“品格”为线索将三...  相似文献   

18.
高鲲 《现代语文》2006,(5):48-49
阮籍以《咏怀诗》名世,一般提到他的《咏怀诗》,都是指其五言《咏怀诗》。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阮籍”条说:“……(阮籍)长于五言诗,代表作《咏怀诗》82首多抒写忧生伤时的苦闷,为后世传诵。……”但阮籍是否还写有四言《咏怀诗》,有多少首,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因为建国后几部通行的文学史著作都不提这个问题,只有胡国瑞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提到阮籍还有四言《咏怀诗》三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阮籍”条说:“……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另外质量较高的《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9.
对《雨说》这首诗的主要观点如下: 《雨说》这首诗以“雨”为抒情主体,运用拟人化的形象,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吟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挚爱之歌。是对祖国改革开放之初“滚滚春潮”的赞美,是以儿童象征祖国改革开放将带来勃勃生机和美景无限。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元春的谶诗是一首预示元春一生发展的命运之诗。红学界对此诗的理解上存在很大分岐。本文以充分的资料与例证 ,对诗中的“是非”、“榴花”、“三春”、“虎兔”等要害问题作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