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照片镜子     
马克·吐温成名后,收到许多附有照片的来信,希望马克·吐温回一声“您的面貌真象我”。当这种同样的来信持续地有增无减时,马克·吐温不胜其烦,写了回信,并印了几百份,发至各地。回信全文如下: “先生,我由衷地感谢您的来信及照片。正如您希望的,我认为,阁下的尊容,比所有那些象我的人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毫不留情     
1901年,马克·吐温决心写一篇揭露和抨击美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血腥罪行的文章,他说,要“给自己的笔蘸上毒汁”来写这篇“毫不留情的文章”。马克·吐温的朋友们都很担心他的安全。他的好友豪威尔斯读了他写的这篇《坐在黑暗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6.
和马克·吐温一样,保罗·马里奇发现在毛里求斯有一座人间天堂。一种由于繁杂的人种和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混合体,增添了这个岛国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在创作形成期所写的书信(其中将近一半从未发表过,还有不少是第一次全文发表而不是摘要),将有助于学者和读者探索这位作家创作他的几部主要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原由。正是他书写这些信件的时期,1853年至1866年间,塞谬尔·L·克莱门斯在27岁那年,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以马克·吐温为笔名,成为一个专业作家。五月份将由加利福尼亚出版印行的这140封书信,内容包括了他对妇女和婚姻的观点、他想成为密西西比河上领航员的抱负;并对他想成为金银矿矿工所作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学者坚信马克·吐温小说里的小主人公源于一个十岁的黑孩子深秋凌晨3点,得克萨斯大学从事美国研究的副教授谢利·费希尔·费施金从睡梦中惊醒,脑海里萦绕着两个男孩的形象:一个是美国最著名的小说的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那个叼着烟斗  相似文献   

9.
在达拉斯市洛的安那托尔超豪华旅馆的门厅里,库尔特·冯内古特坐在一张安乐椅上。他那浓密的胡子和蓬乱的头发使他颇象被他视为“美国圣人”的马克·吐温。尽管我们本打算在那里谈谈有关他的第16部小  相似文献   

10.
你如果没有读过一个名叫马克·吐温(MarkTwain)写的那本书的话,是不会知道哈克贝利·费恩的历险记的。他写的主要是实情,有一些情况被作者夸张了,但大部分还是真实的,但这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否真实,今年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发行100周年纪念。它用当地的土语描述了19世  相似文献   

11.
斯坦因与中国刘江马克·奥雷尔·斯坦因(1862-1943)原为匈牙利人,1940年加入英国籍。整个青年时代,他多方面受到欧洲东方学家的影响,在考古学、测量学、语言学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知识。从本世纪初年开始,这位著名的探险家,曾先后四次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众中的声望无须靠电视连续剧来突出,哪怕象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巴切斯特史话》这样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他现已跻于英国名小说家之列。但是他的母亲尽管在当年与她儿子一样享有盛誉,现在却淹没无闻了。弗朗西丝·弥尔顿生于1780年,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二十九岁时,她与托马斯·特罗洛普结婚,这在当时已属晚婚。十年中,他们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文 《世界文化》2000,(1):13-15
1947年6月,美国新闻媒介首次发布有关飞碟的信息。一时,飞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次月8日,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空军基地负责人声言,他们在威廉·马克·布雷泽尔农场发现一只坠毁的飞碟。这无疑是一个震惊科学界和令全世界瞩目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马尔堡名人手稿大拍卖市场传出爆炸性新闻:一份列宁写给克拉拉·蔡特金的书信手稿被波恩的一个女工艺美术品商人以高达28万马克的出价买走,而拍卖人一开始对这份手稿的估价只有6万马克。列宁的另一份书信手稿卖了7.5万马克。还有一页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的书信手稿被人以2.5万马克买走。  相似文献   

15.
雪冬 《世界文化》2006,(5):30-32
在诺曼底登陆日的一个多月前,加拿大潜水员马克·沃德的祖父在被鱼雷击中的加拿大皇家海军阿萨巴斯卡号上为国捐躯。60年之后,马克·沃德决心要找到它的残骸,向当年英勇的水兵们致敬。在悲壮的战斗结束后的漫长岁月里,对战争的记忆仍未消逝。HMCS(加拿大皇家海军)阿萨巴斯卡号在英吉利海峡的沉没现在成了马克·沃德关注的一件事。他的爷爷赖斯利·沃德是128名于1944年4月29日随该军舰葬身大海的加拿大海军官兵中的一员。他在幼年时第一次从父亲彼得那里获悉这一事情。数十年之后,他下潜到水下260英尺祖父葬身的海底,向献身的水兵们表达了…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即将揭晓,但即使过了八十四年,瑞典文学院仍然没有搞明白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究竟认为这笔奖金应该授予什么样的作家。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奖金应授予那些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作家。在最近出版的纪念瑞典文学院创建二百周年的一本书中,瑞典诗人、文学院院士克耶尔·埃斯普马克先生说,自1901年第一次颁发文学奖以来已经一再对“理想倾向”这个概念下过定义。有机会看到文学院的机密文件的埃斯普马克先生下结论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似乎就是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经济萧条和革命式的动乱以后,从1850年至1870年,英国进入了为期约二十年的和平与富足的时期。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小说反映了这一时期当权的中产阶级的情况——生活舒适安逸,近乎富裕,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行较为关注,而相形之下对个人的善恶与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却很少注意。特罗洛普出生于1815年4月24日。他的母亲弗朗西丝·特罗洛普(1780—1863)是《美国人的家庭习俗和礼仪》一书和其它许多长篇小说的作者。特罗洛普少年时就长得高大,但举止笨拙,生性羞怯。成年后他长得强壮有力并喜好喧闹。他曾去温  相似文献   

18.
一位匈牙利的瓷器画家安妮科·冯、德赛和她的丈夫尼古劳斯·冯·德赛在慕尼黑开设了一所别致的工场。他们修复贵重的瓷器,例如图中他们正在修复十九世纪的一个中国花瓶。把易碎的残片重新拼凑在一起是一件颇费时日的工作。散失的部分需要重新制作并画上与原件一模一样的花纹与图案。修复的花费也相当昂贵,每小时约需四十马克。  相似文献   

19.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陆家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于183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是康科德先验论哲学家和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的女儿。她和三个姊妹在贫困中度过了幼年时代,但她们却有一些这样的人作为朋友,甚至家庭教师,像亨利·大卫·梭罗①、拉...  相似文献   

20.
克里谈她的父亲罗伯特·肯尼迪周年编译罗伯特·肯尼迪被害25年后,他的女儿克里·肯尼迪·科莫谈起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往事,以及他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罗伯特·肯尼迪是位政治家,但是美国人民却视他为明星。那年春季竞选期间,作为美国参议员的他,无论什么时候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