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从词汇构成的角度考释了《宋书》中的复音虚词30个,指出复音虚词是《宋书》词汇研究的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丽 《语文知识》2011,(3):34-36
中古时期汉语复音词蓬勃发展。《魏书》中的单义双音词有的首见于《魏书》,或为北朝新语词、或为旧有概念的新表达、或为古已有之的语词出现新的意义;有的始见于中古时期,在《魏书》中亦有应用.这些新词新义反映了汉语复音词在中古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发展史上,中古汉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汉语各要素在中古时期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就总括副词来看,中古汉语除沿用先秦汉语常用副词之外,总括副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成员的增加;二是复合总括副词的大量使用。中古汉语双音总括副词主要以同义并列构词为主,大多数双音词成为中古汉语的特定词汇,到了中古晚期或近代汉语中不再使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订补》仅收录其中的一小部分,失收词条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把亲属称谓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分析,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双音词的构词形式及语义特征对《晏子春秋》中的偏正式双音词做描写性的研究,以总结《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语》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双音词少,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单音词少,双音词多。汉语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本文对《论语》的双音词进行专题研究,统计总结双音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双音词的构成方式、结构分类以及双音词的词类,并对有关词双音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调查书中共有75个双音词先秦和汉已见,而在《洛》书中产生了新义。这些词的新生义,一是因引中而产生的新义,一是由修辞而产生的新义。  相似文献   

8.
中古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抱朴子内篇》为例可以看出,中古道经中的异形词对辞书编纂、古籍校理与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相比呈现出简化规范的趋势,新旧副词常以双音节的形式组合使用。《战国策》一部分副词消亡或词性产生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副词被继承下来了,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在副词用法上,《战国策》与《宋书》无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副词的语法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期复合造词成为汉语主要的造词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创造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复音形容词。《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依照材料“加工”为新词的不同方式、途径,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联绵法、叠连法、复合法。文章主要探讨《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以期发现这些复音形容词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宋书》语词考释前人成果颇丰,但因其卷帙厚重,语词数量众多,研究难度较大。本文考释其中四个词语:枭首大航、瞻谢、解故、簿。其中"枭首大航"与"簿"的意义未见前人研究。"瞻谢""解故"在《汉语大词典》以及中古语词研究著作中的解释均可商榷,本文试为辩证。  相似文献   

12.
《释名》共有874个联合式双音词。联合式是《释名》最重要的双音词结构方式。从词性、语义、词序等角度观簪,《释名》联合式双音词呈现出一定特点,透露出汉语双音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副词相比呈现出简化规范的趋势,新旧副词常以双音节的形式组合使用。《战国策》一部分副词消亡或词性产生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副词被继承下来了,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在副词用法上,我们发现,《战国策》与《宋书》无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副词语法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统计书中共有偏正式双音新词316个,多于联合式,占双音新词总数的47.1%。这些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另一类是以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洛》书中偏正式双音新词增多是与人类思维的发展渐趋精密的特点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芷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芷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监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並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並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並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译佛典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通俗性,随着佛教的弘传而直接影响中古汉语词汇系统。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俗语词剧增。本以中古汉译佛典《六度集经》为对象,从中爬梳中古俗语语汇,以大量实证材料,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中古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8.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一词的解释至今没有定论,比较常见的看法是将其译为"忽然好像",或是"好像"。实则此中的"忽如"是一个附加式合成双音词,义同"忽然",可译为"一下子,突然地","如"为词尾,无实义。结合先秦文献和中古文献用例,推断"如"是一个源于先秦文献中的衬字成分,其作为汉语复音词的基因,在中古汉语中广泛作为构词语素使用。基于此,我们判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可译为:"(仿佛)一夜春风吹过,突然间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开了"。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儿女英雄传》中新旧总括范围副词同时存在,但旧的使用频率偏低,而新兴的"都"、"全"等已经占主要地位,其发展趋于成熟,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汉语的用法。另外,中古以来新产生的总括范围副词都是双音词,这是适应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