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要求,德国联邦教研部近期出台了“加强实证教育研究框架计划”。该计划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旨在一方面提升德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形象,另一方面解决始终存在于德国社会的“受教育机会取决于社会出身”这个教育不公平问题。为此,联邦政府将在5年内投资1.2亿欧元,是往年同比的2倍。  相似文献   

2.
2004年德国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教育信息》2005,(5):11-14
2004年,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社会改革阻力重重.但其有关教育的争论和改革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得波澜壮阔.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从以往的“治标不治本”转变为“标本兼治”.为德国教育冲破旧有的体制束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施罗德总理所言。2004年是德国的“教育革命年”.德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育,即审美教育。1、国外早期对美育的定位.“美育”一词,最先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的.他认为“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把‘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即理智的人”.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中小学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对新教师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制订周密的指导计划,为新教师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几个国家具有特色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包括美国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德国的新教师“资格认证系统”、法国的新教师“试误性实践”、日本的新教师“导师制”、瑞士的新教师“完整入职教育”、新西兰的新教师“咨询指导计划”等,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2年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磋商实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教育革新,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以及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该计划是德国2000年PISA测验结果公布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升华,是继“精英大学”之后又一大教育革新计划.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德国教师教育有其独特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实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促进教师教育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促进教育数字化;修订《教师教育标准》,改革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教育国际化等等。德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不仅对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也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这些改革,德国正在为其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包容和现代化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世界教育信息》2009,(7):19-20
2009年3月31日至4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合作举办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德国波恩召开。来自全球700余位专家和利益攸关方汇聚一堂,参加这场主题为“迈向‘联合国十年计划’下半期”的盛会。此次大会标志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年)走到了中点。  相似文献   

8.
姜辉 《陕西教育》2005,(11):59-60
在我没有去德国漫游之前.一听到“德国”这一名词.心头就产生一股“厌恶”的感觉。因为该词往往让我与电影上的“德寇”、“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联系起来。如此我的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但在我漫游德国后.我才认识到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的热情、诚挚、友好、无私、善良。但更令我崇敬的是:德国人勇于承认“二战”时羞耻的历史。为防止新纳粹势力的滋生.德国政府便狠抓对青少年的教育:要直面“二战”的历史.要以史为鉴,方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那么.他们是怎样教育青少年直面“二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德国实行联邦制度,教育和文化事务由各州管辖。德国柏林州为了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参与,特与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合作开展“新生代动起来”计划。  相似文献   

10.
“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在德国的法学教育领域是否应当采取“博洛尼亚模式”仍存在争议。本文阐述了“博洛尼亚进程”与德国法学教育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徐朔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8期撰文指出.项目(projec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proiicere”,其意为计划、设计、规划。而方法(methode)一词则源自古希腊。意思是完成计划任务的路径。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1918年美国学者基尔帕里克(Kilpatric)在他的一篇同名论文中提出“项目教学法”。在德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奔驰汽车公司开发的“蒸汽机项目”为标志.许多大企业如西门子、大众等相继开发实施了各自的项目教学。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形成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浪潮.项目教学法被企业和职业学校看作是培养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作为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学院的一种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深深扎根于德国社会的土壤之中。本文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通过分析“双元制”的基本特点,探讨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教论坛》2005,(1S):35-35
近日.山东技师学院与德国项目与服务管理公司举行“三元制”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德国‘三元制’教育中国山东示范基地”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4.
《思想教育研究》2013,(12):F0002-F0002,F0003,F0004
北京交通大学基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生群体特征、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学术成长和全人发展为工作目标,以“综合素质教育计划”、“学期教育计划”和“党员教育培训工程”“两个计划”、“一个工程”为主要内容,系统建构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20年 9月,[苏]马卡连柯(A.C. Makapehko)在乌克兰波尔塔瓦创办“高尔基工学团”。对流浪儿及不良少年进行改造教育的实验,总结出集体教育、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等诸多教育原则。马氏后在《教育诗》(1933)一书中作了具体描绘。 [美]帕克赫斯特(H.H.Parkhurst)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试行道尔顿制。主要作法是废除班级授课,让学生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自行安排学习。20年代风靡各国。 1921年[英]尼尔(A.S.Neil)在德国德累斯顿创办萨默希尔学校…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 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获得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将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四阶段:学科的奠基时期、学科制度的形成时期、学科的衰落时期以及学科的复兴时期。德国教育社会学在“回归教育”“回应时代”“回溯传统”的逻辑理路的指引下,呈现出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社会问题的教育“问诊”以及有组织的联合式循证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德国经济繁荣和“工业4.0”计划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独特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从培养理念,课程、师资与实践,就业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解析德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我国理工类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培养理念、推进“管工结合”融合发展,构建“管工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打造学科交叉教研团队,加强“管工结合”职业发展支持、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声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券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教育券计划,从弗里德曼的“市场模型”(marketmodel)到皮科尔与怀斯曼的“与收入联系的市场模型”(income-linkedmarketmodel),再到詹克斯的“补偿性市场模型”(compensatorymarketmodel),无不蕴涵着教育公平的思想。偏好于市场模型即自由择校的前两种模型的教育券计划更加注重教育券的效率公平,即市场公平;而詹克斯的模型却更加关注教育券的社会公平价值。教育券计划的实施也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教育的社会公平这个价值取向,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实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随教育部组织的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考察团赴德国学习.对德国职业教育因良好发展而带来的社会认可有了切身体会。 观念带来发展 在德国,几乎不存在“普高热“、“学历热”。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75%以上部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只有25%的学生接受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其职业教育发达,堪称“欧洲师表”。德国政府强调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将职业教育看成是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的一项公共产品,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探讨、学习和借鉴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公益性理念、经验和做法,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