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2.
<正>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是屈原《九章·橘颂》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说法虽有小异,但多是依其文序以释其义的。例如:朱熹《楚辞集注》云:“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梗,强也。”王夫之《楚辞通释》云:“离,丽也。”陆侃如、高亨、黄孝纾《楚辞选》云:“淑,是善,离,古通丽。淑是内美,丽是外美。”朱季海《楚辞解故》云:“(淑离不淫)当句正颂橘之美,……‘梗其有理’,言其木正直,有文理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则是美丽而不  相似文献   

3.
奶奶买回一袋黄澄澄的橘子,我一下子想起冰心奶奶写的散文《小橘灯》来,文章里的小橘灯多好玩啊,我也来学着做一盏吧!我首先准备好小刀、镊子、木棍、丝线、碗、勺子等道具,然后用小刀在离橘枝2厘米处开始旋转,把顶端橘皮轻轻揭开,再用食指将橘肉一瓣一瓣地掏出,开始掏第三瓣时,只听到橘皮“嗤”的一声,“壮烈牺牲”了!仔细一瞧,是皮太薄了。于是,我又精心挑选了一个皮较厚的橘子,用上次的方法将果肉挖出来,快要挖好的时候,橘壳的腰部不小心被小刀戳了一条口。看着这些破损的橘壳,我真有点灰心丧气。我定了定神,又挑出一个橘子。吸取前两次…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曼于使楚》一文中,有“橘逾淮北则为积,地气使然”一句。通晓全文后,曼子是使用“当淮南的橘村移到淮北后变成了积树,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论证吴国的人到楚国成了强盗,是楚国的环境造成的。橘与快,在植物分类学中,都属美香科的果树。但橘为柑橘属植物,积为税后,那么为什么“橘生谁市则橘,生于淮北则为权”呢?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权作砧木,榆作接穗,嫁接繁殖橘苗了。橘只能耐一9℃以上的低温;而橘能耐一20℃的低温。当人们把权作砧木、橘作接嫁稳嫁接培育的权苗,从淮南移到谁北,由于橘树忍受不了…  相似文献   

6.
1.“橘”可以写作“桔”么大街上,我们常看到水果摊前的牌子上把“橘子”写为“桔子”,这种写法其实是不正确的。“桔”只有一个读音,就是(jié),“桔”跟“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桔”也不是“橘”的简化字,所以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橘颂》篇的“后皇”,既不是管阴曹地府的后土神,又不是后帝商汤,更不是历代楚王。橘为西王母所食,是祭祀西王母的祭祀果品;屈原以橘自比,物我合一,心灵与橘契合;诗人又有浓厚的“求女%睛结,西王母即为所求之“女”,心灵亦与西皇契合。橘与西王母皆与诗人心灵契合,故橘与西王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后皇嘉树”之“后皇’’应为西王母。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语文必修本(以下简称《语文》),在注释方面有一些疏漏之处,现归纳辨正如下。1.卢橘《南州六月荔枝丹》(见《语文》第一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课本注曰:“枇杷。”这种注释是不真实的。《上林赋》云:“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樵柿。”司马相如在此文中将卢橘、枇杷并举,可见二者并非同物。再查《辞源》,“卢橘”条注:“果名,一名金橘。生时青卢色,熟则金黄色,故有卢橘、金橘之名。”这说明卢橘是金橘的一个异名,并非枇杷。2.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语…  相似文献   

9.
第十课《留得秋橘春天采》后的《思考和练习·四》刊登了一篇没有署名的短文──《橘与橘中戏》,结尾段道: “《玄怪录》说,有户人家种的橘树,一次,结了两个特别大的橘子,剖开一看,原来它们中有两位老者在下棋,这是下棋又名‘橘中戏’的由来。” 不由一个激灵,初学下棋时,曾向同事借过本棋谱《橘中秘》看,学到不少东西。但棋谱为何叫“橘中秘”却不甚了了,不意今日在此得之。于是有了这么个构想:上此课,导入语为“我曾经看过一本象棋谱,名叫《橘中秘》,受益匪浅。那么,此书为什么叫‘橘中秘’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习的这篇…  相似文献   

10.
湖南长沙友人何泽翰兄诗云:“颂橘高情怀正则,咏梅野趣意尧章。”屈原《橘颂》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咏物诗的名篇。屈原歌颂橘树为“后皇嘉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通过颂橘,歌颂人的“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的贞介性格,显示了屈原志洁行芳的品质,“自喻才德如橘树。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橘灯》,选入初中第二册语文教科书时,“橘”字统统印成了“桔”,标题成了《小桔灯》。查《新华字典》,“桔”字读 jié,有“桔梗”、“桔槔”等词。还读j,“‘橘’俗作‘桔’”。我想,“桔”既然只是“橘”的俗字,不属于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  相似文献   

12.
早就读过“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说同样一棵树,种在淮南结出来 的就是好吃的橘子,种在淮北结出来的就是苦涩的“枳”。当时颇有些惊奇,未料环境对事物的影响竞有这么大。  相似文献   

13.
《橘颂》上章以自我视角观照橘,乃“人颂橘”也,下章运用代拟手法从橘的角度体察自我,系“橘励人”也,中间存在一个视角转换。同时,通过“独立不迁”之意将上下章有机融为一体,共同昭示屈子的高贵节操。  相似文献   

14.
又见新橘     
又见新橘毕庶春丙子仲秋,睹新橘而怀狮子山,因作。新橘潜伴秋风入,青翠红黄香沁人。千里缤纷来闽粤,“巴山橘友可光临?”“崎岖重阻多辛苦,”“愿表公仆一片心。”“莫叹辽东无故旧,我今见汝倍相亲。”淳香廿载盈怀袖,似火真情迓远宾。橘径日暄春色好,橘风月朗有...  相似文献   

15.
一、以民俗文化素材突破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学时,文中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去分析文中对父亲的动作、衣着、体态的描写,从而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此文能把父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因文中暗含了扬州特定的“买橘”习俗。扬州一地,大年初一清晨,主妇须将事先准备好的橘子、苹果分发给全家老幼,这是新年第一件庄重又愉快的事。扬州话,碰上好运叫“走局”,好的运气叫“橘气”。“橘”和“局”同声同韵,都是入声(“橘”谐“局”音),橘子的清新鲜爽的气味,俗称“橘气”,故而赠人以橘,便意味着把好运气馈与对方,希望吃了橘子,处处走运,事事遂心。它寄托了一个迂执的父亲对儿子的良好愿望,把父亲难以言表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父亲遵循扬州风俗,虽然“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但仍希望儿子处处走运,事事顺心,所以,他才为儿子买来橘子——这一象征顺利的吉祥物,凝聚了父亲的挚情痴爱!作者并未明确说出这一民俗,只有通过对这一民俗的揭示和分析,才能使学生领悟本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到“背影”所包含的浓浓的父爱充分运用文中的民俗文化素材,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二、以民俗...  相似文献   

16.
一、以民俗文化素材突破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学时,文中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去分析文中对父亲的动作、衣着、体态的描写,从而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此文能把父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因文中暗含了扬州特定的“买橘”习俗。扬州一地,大年初一清晨,主妇须将事先准备好的橘子、苹果分发给全家老幼,这是新年第一件庄重又愉快的事。扬州话,碰上好运叫“走局”,好的运气叫“橘气”。“橘”和“局”同声同韵,都是人声(“橘”谐“局”音),橘子的清新鲜爽的气味,俗称“橘气”,故而赠人以橘,便意味着把好运气馈与对方,希望吃了橘子,处处走运,事事遂心。它寄托了一个迂执的父亲对儿子的良好愿望,把父亲难以言表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父亲遵循扬州风俗,虽然“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但仍希望儿子处处走运,事事顺心,所以,他才为儿子买来橘子——这一象征顺利的吉祥物,凝聚了父亲的挚情痴爱!  相似文献   

17.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冬天要来了。“阿嚏——”白小黑从车底哆哆嗦嗦钻了出来,舔了舔爪子,伸了个懒腰:“终于熬到天亮了。”它今天和大橘约好在公园见面,可是去了公园,并没有见到大橘的身影。东找找,西找找,大橘去哪儿了?白小黑紧张起来。它跑去问了小区“百事通”流浪猫梨花,还问了神出鬼没的流浪猫小奶牛,可它们都没有看到大橘。  相似文献   

19.
买小鸡     
张新翊 《红领巾》2010,(9):26-26
今天下午,爸爸给我买了许多冰糖橘。我好奇地问爸爸:“它为什么叫冰糖橘?”爸爸说:“因为它和冰糖一样甜.”  相似文献   

20.
《教师之友》1997年第2期刊登了《浅谈“离离”之意》一文中认为,小语教材第三册《草》一诗中的“离离”一词应译为“一行行,一棵棵”。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离离”解释为“形容野草茂盛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