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他,就是华罗庚. 据不完全统计,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 1本数学科普著作 国际上以华罗庚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才“积累”时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华罗庚自己却说:“我是数学家,但不是天才。”华罗庚的这句话是有含义的。他童年的故事,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华罗庚小时候很贪玩。他对乡村的社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独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的手里,应该分做几章几节来写。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与他想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册本来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读完了。华罗庚熄灯后在黑暗中“想书”的习惯,实际上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积极地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是一种激烈的然而又是符合逻辑的思考;不做书本的奴隶,而做书的主人,能读进去,驾驭书的内…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小时候贪玩,上学后,成绩也不突出,甚至还要补考才能过关。到了初中二年级,“浪子”终于回头了,华罗庚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就蹿到了前面,成为尖子生。有时数学考试题出简单了,老师就让华罗庚上街玩去,不让他答题。华罗庚被认为是天才,而天才往往少不了怪癖,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有一次,国文老师把胡适的《尝试集》交给华罗庚看,叮嘱他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刚翻看了《序诗》就不愿再看了,只在作业本上写了一行话:“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老师的批语是:“懒人懒语。”其实,称华罗庚为“懒人”倒没冤枉他…  相似文献   

7.
书对于华罗庚来说总是趣话连篇。 他没钱读书,仅拿了个初中文凭,就自己钻“天书”(数学上天文数字特多,对少年的华罗庚来说,无疑是天书),并硕果挂满枝头,连拿大学文凭,硕士文凭乃至博士文凭的人,都成为他著名的研读者。 他教书。腿坏了之后,18岁的华罗庚被金坛县中学校长王维克请去在补习班中教书,结果被人状告教育局,仅一个月便失去了当“教书匠”的机会,但他却从小县城走向了世界,年仅23岁便站在了  相似文献   

8.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和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缅怀华罗庚先生的巨大功绩.激励我国数学家在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决定设立“华罗庚数学奖”.  相似文献   

9.
“雏鹰虽然还不会飞翔,但它心中已有了飞向天空的远大理想。”眼前这个充满书生味,斯文又不失青春活力的男生,是福州十八中高三8班的何光前。年纪轻轻就给人很成熟的感觉,一米七三的个头足以让我们把他当成大人看,但何光前今年却只有17岁。对于17岁的何光前来说,他有着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光环——第九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三等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基本素养四级,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十级……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猜想书的布局谋篇,然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不一样,他就认真地读下去。华罗庚的这种读书方法叫“猜读法”。用猜读法读书,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用“猜读法”读书,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看题目,猜内容。例如看到“爆竹和蜡烛”这个题目,就可以猜一猜: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可能是爆竹和蜡烛在比本领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11.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交甚好.一天两位大师饮酒聊天,你言我语甚是开心之时,侯宝林问华罗庚:“2+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华罗庚一时竟无法理解,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侯宝林说:“只要数学家喝醉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华罗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幽默大师,竟拿我取乐……”他又对侯宝林说:“我麻烦您到街上买一斤桔子汁,外带一包炒米花,一斤桔汁四角四分,我这里只给您四角四分,贵了我不买,少了我不依2”侯宝林接受任务后,很快就回来了,他把一斤桔子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给了华罗庚.聪明的同学请你想一想…  相似文献   

12.
华罗庚是我国蜚声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治学和为人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学子。华罗庚坎坷而奋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曾被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进《华罗庚传奇》中。  相似文献   

13.
这位大名鼎鼎的“印度人”长着一副怪样儿:一头举世无双的“飞流直上几厘米”的头发;一双蚕豆一样的眼睛,总在上课时像雷达探测仪一样环视着四周;最特别的是他浑身比炭还黑的皮肤,这就是他被称为“印度人”的缘故。记得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印度人”就坐在我旁边。当他的同桌可真比被打下了十八层地狱还难受。上课时,他老是搞小动作。他经常弯下腰,摆弄他的那双“丝袜”(因为他的袜子又长又薄,才被我们班的同学称作“丝袜”),还故意把袜子挽高  相似文献   

14.
华罗庚是我国已故著名的数学家,他不仅精通数学,文学功底也很深厚.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团出国考察.旅途中,科学家们谈古论今,情趣盎然.华罗庚即景生情,便口占一句上联: 三强韩赵魏; 联中“三强”指的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同时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一时无人应对.华罗庚见大家不语,又吟出一句下联:  相似文献   

15.
阅读既是心灵感悟的过程,也是语感实践的过程,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形式。朗读对于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领会文章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培养语感,获得情感熏陶与思想启迪。朗读往往能产生以学生心灵激活文本语言,以文本语言点燃学生心灵的效果。请看下面教学片断:师:从“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我感受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后兴奋、激动而又急切将消息告诉妻子的心情,也感受了他热爱祖国之心。如何读出这情感,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北…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业余时间喜欢用解答数学题作为消遣。传说他曾出过一道“土耳其商人和帽子的故事”的智力测验题,此题以它独特的风格引人入胜,又由于出自名人之手,很快便广为流传。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从期待学生独立思考的角度,将其...  相似文献   

17.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8.
呼唤严谨     
华罗庚先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但在一幅全国众多校园广为悬挂的华罗庚画像上.这位杰出数学家的出生年份却被赫然印作“1901”,凭空令他早出生9年。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  相似文献   

20.
顺乎天性     
顺乎天性孔章圣在数学大师华罗庚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段趣事:少年华罗庚即醉心于算学,而开店的父亲却一心期望孩子成为“小老板”,于是当华罗庚在柜台前痴迷于演算,而耽误了生意气跑了顾客的时候,父亲便拿起烧火棍追打华罗庚,“逼”他就范。华罗庚终究没有做“掌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