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城市的存在饱含历史要素,诠释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各个细节。然而在建筑"全球化"的浪潮下,城市发展趋于相似,城市特色几近消亡,这是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的时间性、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两个方面的论述,系统地阐释了建筑对城市历史性表达的重要性,也给现代城市的发展做一概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灵魂     
城市的标示就是建筑。没有建筑, 也就没有城市。但是,建筑并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结合体,并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艺术造型,建筑是有灵魂的。当我们想起北京的时候,我们说她与上海和广州不同,与东京和柏林不同,区别并不是因为建筑的外型,而是她内在的  相似文献   

3.
崔敏 《记者摇篮》2005,(2):23-23
老建筑就像一部编年史.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而一座城市历史也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老建筑而体现出来的。老建筑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的城市形成了许多能够体现城市精神和历史文脉的标志性建筑群,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魅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有的城市在动迁中,一些特色建筑被折除。而盲目抄袭或模仿欧美建筑形式.从而使一些城市失掉了独有的建筑标志与文化基因。对此,我们新闻舆论就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正面引导。在这方面《大连日报》等媒体有所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这座建筑,也必然影响这个城市的文化、经济,甚至改变它未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建筑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筑是城市功能的体现,是城市空间功能重新划分的结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城市近代化为例,说明城市发展与建筑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阐明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下,西南地区城市建筑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陶忠华 《北京档案》2002,(10):30-3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气势恢弘的城市发展史迹和数量浩繁、多姿多彩的建筑遗产,形成了极其珍贵的建筑遗产档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在城市的改造、扩建过程中,各级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扩大城市的影响力,也纷纷采取有力措施致力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修缮改造,恢复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建筑、历史街区,不断丰富了建筑遗产档案的内容.加强建筑遗产档案的研究、管理与开发,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拓展城市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秉忠是元大都的规划设计负责人,也是今天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代雏形建造的一大功臣。刘秉忠既遵循建筑古训,又敢于创新发展,为元大都傲视古今的城市建筑风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个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风景建筑的兴盛带动了其城市审美文化的进一步提高,而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则在园居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其风景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建设方面都独具自己的审美特色,也表现出了他在风景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9.
青岛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自开埠至今仅有一百余年的时间,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文化载体,它的历史建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与艺术,反映了城市发展与社会演变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建筑风格与流派.这些历史建筑的出现,也造就了青岛“黄墙、红瓦、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灵魂     
一个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而只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才能够凝固成一个城市的灵魂.惟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学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灵魂的魅力和光彩.……  相似文献   

11.
牛龙珍  邹倩 《报刊之友》2013,(8):131-132
在建筑学界,早有"建筑即媒介"的说法。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传播特性也更为明显。本文主要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以地标为代表的城市建筑的媒介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目前城市地标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2.
牛龙珍  邹倩 《今传媒》2013,(8):131-132
在建筑学界,早有"建筑即媒介"的说法。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传播特性也更为明显。本文主要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以地标为代表的城市建筑的媒介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目前城市地标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3.
阅读这本书,就是在阅读上海世博会建筑。在开始去阅读之前,我曾有一种期待。从建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世界博览会这样一个展现世界建筑学界对未来建筑与城市梦想的大舞台中,应该可以期待从中看到未来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一些方向或是可能性。读过了这本书,了解了每一座世博会展馆,也了解了每一座建筑的创作理念之后,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世博建筑所表达的对未来建筑学的憧憬,就像是这届世博会的主题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远去了,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遗迹。比如建筑,它仿佛是一个向导,一扇门、一页窗,带着悠远的历史记忆;它也是一种符号,一种人类思想的语言,延续着人们的观念、习俗乃至一个城市的风格和持定的气质。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美索不达米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然而直到今天,城市是什么?仍然是很难准确定义的现实。城市是一片区域;城市是一种文化空间;城市是一部用石块、木头和钢筋水泥建构的历史;城市是一部打开的书……在这部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的书中,城市的规划、布局、建筑文化等所构成的人文景观,不仅是城市的面貌和仪容,更从中展示了城市…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红 《云南档案》2007,(11):31-32
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是建筑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客观反映了建筑的内在联系,记载着建筑经历的历史沿革,承载着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对建筑保护和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4,(Z4):98-99
<正>每个城市都是由不同时代建造起来的建筑物所构成,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了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保护历史建筑对于保护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增加城市厚重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加城市吸引力、创造城市新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众多的历史建筑正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严重威胁,为了更科学、更精细的保护历史建筑,矢量档案库的建立刻不容缓。一、明确历史建筑矢量档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4,(Z1):48-49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物质形态的变动发生了的变  相似文献   

19.
刘秋萍 《兰台世界》2012,(17):42-43
档案馆建筑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记载着城市的历史。现代档案馆建筑设计需符合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馆建筑建设计应面向社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加快推进,由此,不少城市的城市建设较有规模地展开,城市新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远较过去为多地大量出现。自二十年代起,国外各种建筑思潮、建筑流派又广泛地传入中国。它们在向我国的建筑事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建筑界。面对眼前已经兴起的建筑高潮的迫切需求,在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矛盾中,在中外文化的冲突与吸收中,中国的建筑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探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首创性的中国建筑展览会的举办。最初在1935年时,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就有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