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记协主办、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西藏日报社承办的“心连心、手拉手,共同迈向21世纪,全国报业帮助西藏日报赴藏考察采访活动”的胜利举行,这在西藏日报创刊43年来还是第一次。对于西藏日报全体干部职工来讲,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 西藏日报创刊于1956年4月22日,目前有汉文报、藏文报两张大报,有一份子报《西藏商报》,还有一份面向农牧区读者的藏文季刊《致富之友》。汉文报每周三、五扩为8版,藏文报仍为对开四版。两报发行量合起来为4万份,按全区人口平均约为每62人拥有一份西藏日报…  相似文献   

2.
1956年4月《西藏日报》创刊发刊词曾经这样说:“西藏日报出版之后,我们将按照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方针,采用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使它能够真正成为西藏各阶层广大人民的好朋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0年开始贯彻落实党中央为西藏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来,我们《西藏日报》藏文报从内容到形式,逐步改变了藏文报是汉文报翻版的局面,开始以藏文来稿为藏文报的主要稿源。近几年来,藏文报稿件内容丰富,版面增色,栏目增多,为稳定西藏局势,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振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广大藏民族读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徐德友 《新闻实践》2005,(12):20-21
瑞安日报经历了由小报到大报,再由大报到小报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瑞安日报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瑞安日报报人不懈探索的成果。特别是2004年3月这次由大报到小报的改版,是瑞安日报认识上的一次升华,理念上的一次突破。我们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需求,对报纸进行全面改扩版,合理设置版面,调整报道方向。实践证明,改扩版后的瑞安日报,形式上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内容上新闻性、可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西藏新闻事业欣欣向荣从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在拉萨创刊,1960年11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算起,西藏自冶区的新闻事业日益发展,欣欣向荣。现在,已有《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西藏青年报》《西藏科技报》《西藏公安报》等5种报纸,每一种都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期发行数共计在10万份以上。  相似文献   

5.
访韩国日报社印象王林昌我们人民日报社一行3人,在去年深秋的一天,访问了韩国日报社。韩国日报社的同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韩国日报创刊于1954年,去年刚刚度过她40周年的生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报业集团。除办有韩国日报之外,还办有《体育日刊》报、《汉城...  相似文献   

6.
贾宏图 《新闻传播》2007,(10):23-24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我们迎来了《农垦日报》的50岁生日。在党的领导下,《农垦日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风雨兼程,50年艰辛创业,50年硕果累累。作为曾在这个报社工作过的老同志,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她从《东北农垦报》、《兵团战士报》,到《屯垦戍边报》、《农垦报》、《农垦日报》的发展过程。这张报纸是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日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正《蒙古贞日报》是中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3月,每周一刊,是辽宁省创办较早的县报之一。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蒙古贞日报》走过铅与火、光与电,从黑白到彩色,从单日刊到周五刊,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该报成功创办成每周出版五期两种文字的日报。近几年来,《蒙古贞日报》用真实、典型、鲜活的事例全面反映了全县五个文明建设成果,讴歌了勤劳、智慧、勇敢的全县各族人民,展示了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2006,(6):I0001-I0001
《铜仁日报》是中共铜仁地委机关报。创刊于1986年10月1日.原为《铜仁报》。创刊20年来.从周报发展到周二报、周三报、周四报.再从周四报发展到全国同类报纸中为数不多的瘦长型日报。  相似文献   

10.
宝安日报创刊于1993年7月,原为深圳市宝安区委机关报,2004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宝安日报由宝安区委机关报改为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社区报.在发展转型过程中,我们秉持为全国区域报"试水",创办中国人的社区报的理想,不断探索,一直向前.近几年,宝安日报发行量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广告收入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均位居全国区域报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一 )  1986年 2月,沐浴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驻马店报》 (《驻马店日报》的前身 )在文明悠久的天中大地上诞生了。创刊时的《驻马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 10余名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地,每周出版一期报纸。一年试刊期后,改为《驻马店日报》,设立了四科二室,报纸发行量由 1万份上升到 2.5万份,编采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驻马店日报》已由 1997年的四开小报变成了“两报三刊”即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经济周刊》、《法制周刊》和《教育周刊》 ),报纸累计发行量 10余万份。报社兴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盖起了…  相似文献   

12.
《上饶日报》是中共江西省上饶市委机关报。它的前身《赣东北报》创刊于1949年5月24日,是江西省第一张地市党报,至今,已经走过了55周年的历程。1994年10月1日,《赣东北报》更名为《上饶日报》,将四开周三报改为对开日报,现已发展到每周6张日报2张周刊,办有子报《上饶晚报》。  相似文献   

13.
正《廊坊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是中共廊坊市委机关报,由中共廊坊市委主管主办。廊坊日报社拥有《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廊坊传媒网》、《廊坊云报》、《新闻视野》,已形成平面、网络、移动媒体相互配合的"新闻联合舰队"。现代报业集团的框架。如今的廊坊日报社已经从2005年的报纸发行总数不足4万份,发展到现在的8.8万份,其中日报5.1万份,都市报3.7万份,连续七年实现党报百人拥有量全省第一;报社总体收入由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总体收入突破8000万元。廊坊日报社连续两届进入全省十强报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廊坊日报》在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摘金夺银,先后获得总分第二、第一和七个单项全部获奖的好成绩,报纸质量已经实现越级攀升,成为河北省、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一流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的丹江日报、延安日报、陕西农民报等组成了十九人的参观访问团,于九月二十七日到湖南省南县报进行参观访问.访问期间,中共南县县委第一书记王耀和副县长李贯一,同参观团开了座谈会,介绍了县委领导报纸的经  相似文献   

15.
猫报:英国的养猫人协会出了一种《猫报》,上面写猫的文章琳琅满目,从猫出世后的护理到老猫死后的悼文乃至名牌猫死后的讣告,应有尽有。碎石报:1981年巴黎妓女联合创刊了一张《碎石报》,用报纸历数了姐妹们的悲惨遭遇,进行血泪控诉。乞丐日报: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华盛顿发行过一份《乞丐日报》,同年在巴黎出版一份《乞丐新闻》,由乞丐编排,印刷颇精细。上面除刊有豪门婚宴消息,还登载各地有名的慈善家、富翁  相似文献   

16.
开头語 “晋綏日报”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解放区的重要报紙之一。社址在晋綏边区的軍政中心,由西兴縣,它是中共中央晋綏分局的机关报,也是晋綏边区六百万人民的报紙。晋綏日报的前身是“抗战日报”。在抗日战爭勝利后的次年——1946年由“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綏日报”。晋綏日报——抗战日报,由創刊(1940年“九一八”)到終刊(1949年5月1日),有將近九用年的歷史。筆者是本报創办人之一,前后以副总編輯、編輯部部主任、总編輯和社長的职务,参加了这个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12月9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宁波日报》、《无锡日报》、《厦门日报》等几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聚焦上海金茂大厦,庄严地发表《上海宣言》,宣告中国日报五强联盟成立之后,开创了我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联盟合作的历史先河。 的确,联盟就是力量。如今,地市报联手合作已成为2007年报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他们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携手联盟开创了地市报业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冯平 《青年记者》2016,(11):10-11
《西藏日报》创始于1956年4月22日,其前身为《新闻简讯》.《西藏日报》分为汉文版和藏文版,汉文版报头由毛泽东题写,藏文版报头由阿沛·阿旺晋美题写.藏文版起初是油印的小册子,后来逐步改成石印、铅印,并由开始的十日刊逐渐发展为五日刊、三日刊和日刊.《西藏日报》一方面向西藏各界人民准确、及时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向党和政府及时地传达西藏各界人民的呼声、意见和要求.近年来,民族团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和谐.本文以《西藏日报》的民族团结类报道为例,分析民族团结类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4):46-47
1951年7月1日,《达州日报》的前身《通川报》正式创刊,从此拉开了达州日报社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的序幕。50多年来,达州日报社走过了一条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道路,由一张八开四版的小报成长为拥有两报、两刊,年收入达2000万元的报业实体,铸造了“团结、拼搏、求实、敬业”的达州报人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其独具魅力。那么,在报业发展的新时期,达州日报社如何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找寻到发展的坐标,达州日报人又是以怎样一种姿态面对新的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初夏时节,笔者走访了达州日报社,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近距离感…  相似文献   

20.
1992年至1997年间,衢州市新闻事业发展很快。新闻系统从业人员已有近千人,其中采编人员达400人左右。1994年《衢州日报》改为对开大报。1995年该报自办发行,发行量稳定在47000份,全市平均49人有1份《衢州日报》;1997年发行量突破50000份。《江山报》于1997年元旦改成《江山日报》。1994年元旦,《巨化报》被编入国内统一刊号,成为浙江省首家可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企业报。1997年元旦,《巨化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