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载体,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民族文化的烙印,并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文化和信息."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学习语言时,一定要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要注意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依赖于语言而存在;而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受文化的影响,又反映着文化。因此,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某一文化的深刻的社会内涵。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只能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结果也不可能真正地学会某种语言。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习中虽然没有生词但不能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六单元TheMakingofASurgeon中有一句“AsmyyearaschiefresidentdrewtoacloseIaskedmyselfthisquestiononmorethanoneoccasion.”也…  相似文献   

5.
文化烙印与词的非对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言学、人类学的发展,人们已不再现语言为一种符号系统,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而是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言的使用离不井所属的社会环境。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观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在一定意义上,如果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所做和所想,那么语言则是思想的具…  相似文献   

6.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我国许多专家也都十分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他们一致认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也可以说学习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其代表的文化,或者说是学习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既然语言和文化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便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oSapir)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映象,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文化因素深深蕴藏在各民族的语言当中.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得体地再现原语言的语用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而且要注意把语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联系起来既不能忽视语言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仅影响着语言的变动发展,也渗透到语言习惯中。英语学习不能脱离文化而学习,老师也不可能在英语教学中脱离文化而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应使中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书本之中为学生所用,但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西为中用,中西结合呢?一、在外语教学中关注中西文化,二、加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跨文化意识在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因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制约着语言行为。语言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只单纯学习语言,并不能解决学习中所有的实际问题。跨文化意识已成为当前外语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已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现状以及跨文化意识在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3.
尹光渊 《云南教育》2004,(11):30-30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当语言“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萨丕尔)。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语言不能单独脱离文化而存在,而一种语言的词汇常常带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烙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看,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内涵具有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局部交叉渗透。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To be bilingual,one must be bicultural.(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者文化。)对英语教学者来说,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西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狭义理解,英语教学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只把语言当作孤立的符号系统传授给学习者,词汇、语音、语法教学几乎成为语言教学的全部,而忽视了语言在交际场合的正确运用。其实,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而,英语教学必须注意交际文化的渗入和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括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oSapir)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映象,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文化因素深深蕴藏在各民族的语言当中。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而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有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而习语则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象生动的、固定的句子或短语,人们既不能随意改变其结构,又不能望文生义,它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已经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认可。习语与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汉习语也不例外。1生存环境的差异带来的影响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中国人说“道路畅通无阻”,可英国人却说“The coast is c...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语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语言使用的环境。本文将委婉语置于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环境中。探讨委婉语这种语言变异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民族、文化等背景及语言使用的交际语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言语交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费群生 《考试周刊》2009,(25):116-116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各种差异。本文就如何结合课堂文化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且,语言文化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它始终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应当将社会语言文化引入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 《教书育人》2006,(5):82-83
随着外语教学包括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对语言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语言是社会的,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存在着民族脾性、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不同。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提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决定了我们生活性质。”下面就英语教学与实践中出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浅陋的比较、归纳,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对文化敏感性(cultural awareness)并以自己敏感性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