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在目前的学科设置中,世界史只是历史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与世界史学科丰厚的内容极不相称,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对世界史的教育非常重视,这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变迁和学术的演进,对现存传统的世界史学科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新世纪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研究与探讨世界史学科领域拓展问题,文章认为既是世界通史教学改革的必需,也是世界史学科生存的必要,更是世界史学科发展趋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3.
一门学科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者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拓进 ,这是学科发展史意义上的“与时俱进”。世界史学科也是如此。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一次世界古代史研讨会上 ,吴于廑先生曾经对世界史学科作了回顾与展望 ,从 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前景 ,包括学科性质、历史观念、统一性与多样性 ,以及世界史研究的主题 ,认为应当积极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促进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因为这门学科“确实需要有所开拓 ,有所跨进”① 。他还在《自传》中谈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在专门研究上的多方面的积累 ,已经为世界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于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高校三个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之一(其他两个兄弟单位是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与历史系同步发展,承担着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主要教学任务,自1923年建系之初到今天,世界史学系的发展奠定了世界史学科整体发展的基础。根据历史系老主任魏宏运先生编订的《魏宏运年谱》,  相似文献   

5.
世界史学科在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中,经历了在称谓上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这种转变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划分点,其背后更伴随着相关学科建制的变化,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称谓变化,及隐含其中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学科的不同认识,既反映了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近现代中国史学不断走向世界的学术视野。考察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过程,对理解世界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当今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历史学的八个二级学科其畸轻畸重的问题明显。其中,纯粹的中国史有五个,加上其它二级学科中中国史的份额,总计占了六个。而纯粹的世界史只有一个,加上其它二级学科中所含世界史的份额总计也只有两个。但世界史研究的地区(陆地)面积是中国史所研究的地区面积的15倍,世界史研究的人口是中国史所研究的人口的四倍,世界史研究的海洋面积是中国史所研究的海洋面积的120倍。解决的办法是:设中国历史学、外国历史学、考古—博物馆学三个一级学科,这是最好的方案;或历史学下面只设四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史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通过对江西省世界史学科现状的探讨能够对未来世界史学科在江西的发展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史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通过对江西省世界史学科现状的探讨能够对未来世界史学科在江西的发展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现有历史学本科、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自主增设有"全球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全球学研究""中国学研究""国际关系与外交"全英文硕士、博士项目,世界史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Ⅰ类)本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1月24日,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研讨暨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中国世界史学科改革开放后40年来的辉煌成就,推动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全国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5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执行院长沐涛教授主持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曹友谊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国务院学科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评价问题是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认识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发扬民族精神都离不开对历史问题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界探讨评价历史问题时往往各抒己见,加之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历史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对青年学生认识历史产生极大影响,愈加凸显历史评价问题的重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历史主义原则为指导,以历史人物、事件或事物对历史进程起推动或阻碍作用为标准,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农民战争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等问题,正确评价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革命与改良等问题,以培养学生探讨理论问题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历史教育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科技理性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科技理性与生命伦理在当代的相遇乃是一种历史性的生成。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历史,应当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地去解决二者相遇后所产生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将二者看做是对立且不可协调的。只有这有,才能以一种历史性的视角来看待科技理性与生命伦理之间的矛盾,也才能够使得二者的矛盾在历史的"总体性"生成中得到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苏联史研究上有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解密的苏联时期档案予以高度重视,开展了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形成了以总结苏联党和国家发生重大变化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心的研究潮流;出现了一批在应用最新历史档案基础上写成的专著。与此同时,如何把苏联史研究的成果融入世界现代史教学当中,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认真分析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教条主义与形而上学;必须允许其它科学的史学思想存在,使二者互相借鉴、竞相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史学思想精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他对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有开创之功,贡献巨大,其炽热的爱国情感、开阔的学术视野,堪称学术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F·克莱因是杰出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其著作《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中的HPM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从概念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利用历史素材,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将历史与现代数学发展结合,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HPM思想对我国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数学史是理解数学的途径;数学教学应返璞归真并加强课题研究;数学史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拨开神学迷雾,鉴取《周易》的宇宙人生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倡导顺天承运,天人协调;在个人作用上强调自强自立,能进能退;在修身上提倡守正持恒、谦虚做人;在一些卦中还列述了晋升之道、齐家之要和革故鼎新的要义;对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都有涉及。只要正确批判借鉴,对建设现代世界的新文化、新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晗是朱元璋研究的拓荒者,他的代表作曾多次改写,由抗战时讽喻时政的通俗读物《由僧钵到皇权》发展为新中国的学术性史学名著《朱元璋传》,在明史研究以及中国政治史、史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朱元璋传》的写作和修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理论;影射史学不能真正起到为现实服务的作用;粗疏之风是史学研究之大忌。  相似文献   

20.
张须的《通鉴学》是一部颇具学术影响的史学专著.张须在《通鉴学》中运用了“考镜源流”、考证、比较与归纳等治史方法,使其立论严谨、翔实、平允.史学方法的得当运用,使《通鉴学》得以成功构建《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获得很高的学术价值.《通鉴学》的史学方法,应当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