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课堂学习不能全面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任务。根据我校实际,在本年度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口号,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搭建课外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所以实际的生活中语文的学习实践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语文教学,所以在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整体的规划发展,保证教学实践的多样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多练,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等方式,不仅增加课堂互通,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钱水梅 《考试周刊》2014,(50):50-51
语文是一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应找到学科与社会和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实践与创造中学习学科知识,并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教师》2010,(33):19-19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提醒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人为地把语文实践当作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可度,提升学生的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入手,基于教材,结合创业这一社会热点,在构建课堂-生活、校园-职场的相互融通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回归生活,教师在融合专业、学以致用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仅仅囿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已逐渐走进课堂,学习语文不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更注重语文的综合实践,它的宗旨是倡导探究、合作和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语文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要以语文作为基础,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地方资源、生活资源和文本资源有效地实现综合性活动。一、立足于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学习包括学生的生活实践、书本内容学习、课程之间的沟通、写读说听能力的发展和运用语文知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只要稍动脑筋。就能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思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促进课堂改革向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改中,要着力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通过活动,使教师的观念得以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设计并创新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多练,让文本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依托;要提供机会,让文本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桥梁;要拓宽渠道,让文本开阔学生实践活动的视野;要开放课堂,让文本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分组匹配的配合学习模式,采取多元开放的做法,大胆地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个性化作文训练相结合,同时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计划制定、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总结撰写、汇报等并行指导。课题拟定用三年的时间让学生的作文努力达到“用我的眼睛看世界,用我的手触摸社会,用我的心灵感悟世态,用我的言行感动他人”的飞跃。具体的做法如下:1、多元开放,自主实践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安排,以分组匹配的配合学习模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到生活中体验,发现写作素材,收集信息占有资料,走进语文大世界,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搭配组建活动小组,自己推选小组长,指导学生策划活动的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步骤,以交流探究、互助合作、检查总结、情感互激等方式,扎实地有步骤地开展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探求,让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参与集体竞争、让学  相似文献   

15.
张志芳 《广西教育》2009,(19):46-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而且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化”习作指导就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活动场所或活动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巧妙点拨,适时引导,使学生领悟作文的方法。“活动化”教学体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王志平 《考试周刊》2011,(81):47-4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这种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扩大了语文的外延,丰富了语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真正让学生走向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7,(Z1)
文稿通过教学案例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生活实际,借助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偏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展开。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的广博,能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在课堂中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适当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短线课程,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3)开展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长线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