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最真实、最稳定,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德育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生活德育倡导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和生活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生活德育应该具有以下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最真实、最稳定,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我们过去的德育往往陷入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怪圈,主要是我们的着眼点出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小学德育渗透于、潜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形成,又融化于生活.故而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是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小学德育渗透于、潜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形成,又融化于生活。故而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是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一、“生活德育”的价值预设生活德育以“人性向善”为价值预设,充分肯定学生的精神生命、精神需要;肯定学生独特性存在的价值;相信学生能决定自己“是什么”和“将成为什么”。其根本鹄的是导引出一条现实途径:通过熏染、启发、激活、唤醒等诸多方式来发掘、弘扬学生道德潜质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春 《考试周刊》2010,(51):214-214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将德育融入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判断、内化,进而产生道德行为的生活化德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德育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奖励策略是幼儿园德育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奖励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致使幼儿园德育效果不太理想.由此,部分研究者在论文中反复强调奖励策略的负面效应,批判教师滥用奖励,导致许多教师在奖励运用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应该说,奖励策略是一种中性的德育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体验:道德教育之本真所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今的德育应该进行转型.体验具有诸多方面的德育价值,应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诱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并对其进行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8.
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于生活的孤立的道德。小学德育课程要使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因此,建构“生活德育”课堂,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建构“生活德育”课堂。  相似文献   

9.
谭海荣 《学周刊C版》2014,(9):190-191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寓德育于生活中、于学校各类活动中、于教学之中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1.
黄墨馨 《成才之路》2011,(11):23-23
青少年的德育,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德育常常孤立于学生生活之外。在德育的实施中,我们只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在学生生活的真实背景下进行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认知的教育与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行为的养成处于分离状态。结果学生接受的是德育课程知识的因素(目的是为了对付考试),而真实的、丰富的学生生活的真谛被遮蔽了。这是德育实效性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班主任需要明确潜移默化、学生主体、循序渐进、自然适度的渗透原则,采取最具针对性的渗透策略,不断培养初中生的优秀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5.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寓德育于生活中、于学校各类活动中、于教学之中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横县教研室黄宏明新大纲要求地理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德育。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依存于地理知识当中。教学中须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因素。我的做法是:一、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讲地球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培养德性.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就注重与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制定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德育生活化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小学生的理解力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其德育目标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及学生的生活,依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差异性,遵循人的生长"有序"这一自然规律,分层分次,由浅入深,由低向高,螺旋循环盘升的原则制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一是口号高,二是目标大.德育内容思想政治色彩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课程德育标准严重脱节.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并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德育内涵,激发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意志、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儿童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一、依托课程改革,丰富德育课程内容1.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德育实现无痕化首先,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水  相似文献   

20.
因为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很多教师总觉得地理教学已经游离于生活之外,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只要将教学思维由室内转到室外,视角由教材延伸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地理探究,将德育置于生活状态,那么地理教学的德育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