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宏 《上海集邮》2013,(4):47-48
本刊讯有"万封楼主"之称的"沪上百岁集邮家屠松鉴先生追思会"于3月9日下午在上海虹口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举行。由虹口邮协会长余涌主持。屠松鉴先生是苏州人,生于1911年11月,卒于2013年2月。享年102岁。他是上海市邮协首届学术委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为纪念虹口集邮茶座创办25周年暨祝贺老集邮家屠松鉴百岁华诞·集邮85年,上海虹口区集邮协会于12月13日下午在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周治华分别为虹口集邮茶座25周年和屠松鉴先生百岁华诞寄来贺词和贺信。上海集邮界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傅德霖先生走了,他带着对邮坛的眷眷之情,在料峭的春寒中走了,2006年1月30日上午,他因病不幸辞世。听到噩耗,深为悲痛,我为邮坛失去一位受人爱戴和敬仰的老集邮家而感到深深的哀戚。数天前,还曾去医院探望过他,想不到竟这么快与我们诀别了,然而他的身影依然在我的眼前闪现。傅老集邮70年,毕身致力于发展群众集邮活动和集邮化事业,他的离去是邮坛的一个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上海虹口区集邮协会、上海专题集邮研究会于2012年12月29日下午在虹口职工文体中心举行“祝贺徐自卫先生80华诞、集邮65年暨邮史研讨会”。上海化工、交运、闸北、杨浦、闵行等职工邮协领导和集邮爱好者80余人出席。《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化工邮协会长童国忠等到会祝贺,沪上书法家王金海为徐自卫书写条幅:“六十五载耕耘邮坛,八十华诞再谱新篇”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6月12日下午,上海虹口邮协、原地封研究会在虹口职工文化社团活动中心举行纪念原地封研究会成立25周年联谊活动。全国集邮联副会长、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刘广实,市集邮协会羌陆明,上海市邮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童国忠,《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上海职工邮协徐大为、吴民江等,以及各区局邮协负责人和嘉宾5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6.
7月2日下午,本市集邮界150余人聚集虹口区第二工人俱乐部,参加该区邮协为屠松鉴90华诞、傅德霖80华诞举办的表彰祝寿会。市邮协副会长刘广实、市职工邮协会长周恺等先后致词,祝两老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7.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2,(4):48
渐入佳境上海集邮节及其前身上海集邮活动日,连绵运作已27年了,主会场活动基本都有邮展,分会场活动以集邮联谊最为普遍,学术研讨则常以化工邮协一枝独秀。今年情况大有起色,黄浦、华东师大邮协联手研讨集邮史,化工邮协研讨网络,虹口邮协研讨集邮报刊,学术含量都有提高,尤其海运邮协胡不为讲解邮政史,深入浅出,ppt展示珍品荟革。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虹口区集邮协会等五邮会日前在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举行"2012年迎春联谊会"暨"虹口集邮茶座"创办28周年纪念活动。虹口区邮协会长余涌致欢迎词。陈佩南、周国良、吴天明、周正谊等邮会负责人先后交流了集邮工作和集邮活动经验。市邮协、市职工邮协领导邵林、徐大为、童国忠等先后讲话,希望上海的群众集邮文化活动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4月24-27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赴安徽、江西集邮旅游,基层代表与特邀嘉宾50人参加了活动。 4月26日在景德镇市政协礼堂,黄浦区邮协举行“2009黄浦区邮协专题邮票研究会暨著名集邮家、集邮作家林霏开向景德镇市老年人集邮研究会赠送集邮著作仪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邮刊 种类繁多 美国的邮刊种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林氏邮票新闻》编辑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各种邮报邮刊,从单页的邮协通讯到厚厚的杂志,像潮水一样涌进他们的办公室。仅美国邮协下属的各专题协会就发行近200种刊物。如航空邮协发行月刊《航空邮政》,美国专题邮协的双月刊《专题时代》始于1949年(图1中),机盖邮票协会发行季刊《机盖邮协通讯》,首日封协会从1955年起发行一年8期的《首日》杂志(图1下),美国集邮协会的月刊《美国集邮家》(图1上)已连续发行108  相似文献   

11.
我常在想,要发展我国集邮事业,从集邮大国向集邮强国迈进,全国集邮联、各级集邮协会就应当多一些像刘广实、唐无忌林轩、张巍巍、王宏伟、樊伯钦、宋晓文、吕维邦那样的有一定经验的集邮家、邮学家来作专职的集邮工作者。以吕维邦为例,他是安徽省蚌埠市集邮协会顾问、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毕业于青海省邮电学校。参加工作后,他又通过自学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学院、南京邮电学院。1988年11月,他被安徽省邮电管理局评定为经济师。2000年6月荣获安徽省总工会“读书自学成才者”的称号。到笔者撰文时止,他已在全国各邮刊邮报和邮电系统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介绍邮识、集邮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200余篇;从1997年至2001年,他先后出版了集邮文化丛书《邮海漫步》、《邮市漫谈》和《邮票赏评》三本专著,每本专著都曾获得两项大奖,名扬华夏邮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1917年(丁巳 年闰二月二日)生于江苏丹阳,从药店学徒至贵阳中 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5岁开始集邮,25岁 开始邮学研究撰写邮文发表。集邮业绩,世人皆碑, 是我国邮坛为人师表的范例。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 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集邮协会副 会长,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郭老回顾了70多年对集邮的感受,集邮对一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集邮兴起了集邮旅游,游山玩水兼会邮友的集邮旅游活动已不足为奇,如90年代全国邮展时,上海、北京、重庆、天津都有各地邮人云集。笔亦曾随虹口邮协赴苏州与苏州邮协联谊,随卢工集邮沙龙赴南京举办辨伪邮展,甚至曾和几位邮友约齐,远赴新加坡参观,95世界邮展。可是,追本朔源,我国的集邮团体旅游究竟始自何时?又是由谁首先倡导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有为才有位     
前不久,笔者收到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寄来的一张请柬,因故未能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在对邮友心存一份感激、一份歉意的同时,也对该厂邮协的生命力心生一份敬意。环顾今日邮坛,基层邮协像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这样,能够不散伙,且能常年坚持活动的,似乎为数不多。在不少单位,曾经活跃一时的集邮协会,或“关张”,或鲜有活动,名存实亡。北重邮协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是单位领导支持,再就是有一批痴心不改的集邮爱好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诚为邮友服务,热心为集邮事业的振兴而疾呼而呐喊。可以说,浓浓的集邮情,维系着他们对集邮协会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月23日元宵佳节前一天,"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第二届绿卡会员元宵集邮联谊会"在区邮协集邮者之家举行。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广实,市邮协名誉副会长李德铭、唐无忌,市邮协学术委员会主任邵林,《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化工、医药、江苏街道邮协代表,及区邮协绿卡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上海市集邮协会干2004年12月10-12日在青浦举办“2004年基层邮协秘书长工作研讨班”。区、局等邮协秘书长50余人出席,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创新集邮活动,稳定发展集邮队伍。  相似文献   

17.
周煦良(1896-1984)中国集邮家、翻译家、教授。1955年向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到北京)捐献外文邮刊2500册。其中包括英国皇家集邮学会早期会刊《伦敦集邮家》300余册,著名的《大英集邮》杂志200余册,这批邮刊中许多是其父、号称“中国邮王”周今觉的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9月29日下午,上海化工邮协和黄浦区邮协联手主办的"黄浦月、化工情——2012迎国庆、中秋集邮联谊会"在凝和路122号黄浦区邮协集邮者之家3楼大会议室举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刘广实,上海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邵林、副主任童国忠,著名人民币设计家李斌等参加联谊会。联谊会由黄浦区邮协副会长宋大隆主持。黄浦区邮协中秋集邮联谊活动,自1986年起每年举办以来,至今已整整26年,成为品牌活动,受到会员和集邮界的好评,今年与化工邮协共同开展中秋联谊,更是一次突破。中秋集邮联谊会在杨元民歌民乐合唱团男女声小组唱《夕阳红》的歌声中拉开帷幕。黄浦区邮协叶清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邮漫画"议题,已见有四川陈春雨《用作广告的集邮漫画》、黑龙江霍国维《试述中国集邮漫画的由来与发展》、王平《介绍「邮乘」上的一幅集邮漫画》、蹒跚、南初《我国最早的集邮漫画专刊——「邮坛画刊」》等多篇文章述及,然而对于早期部分则着墨有限,现将更多相关资料汇集并奉献读者。一、邮刊上的集邮漫画国内最早出现的集邮漫画确实见载《邮乘》,但首刊并不是1927年6月版那期。  相似文献   

20.
浙江残疾集邮家李少华先生于7月29日在珠海因工作意外而被严重烧伤住院治疗。李少华曾多次到上海参加集邮活动,1991年陪同孙传哲在上海举办"孙传哲邮票设计艺术作品展览",应上海市邮协邀请,作了《集邮给残疾人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的演讲;2001年又随"四达杯"报告团在上海作了《方寸灿烂,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