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2.
常听一些身在基层的通讯员反映,基层“天地”有限,没新闻可写。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平时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多看报,多听广播,常把周围的人和事同全局的情况联系起来思考,从中发现很多新闻。前一段,许多企业搞劳动优化组合,有些职工对此产生很大顾虑。我对上下左右的信息综合分析后,写了《优化组合不能掺杂个人好恶》  相似文献   

3.
有的同志认为,通讯员身在基层,无新闻线索,没重大题材,写新闻是难上加难。其实,好多新闻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只是没能抓住它,让新闻溜掉了。1992年3月,我回家侍弄烟苗,许多乡亲都向我要废纸,说现在推广的纸钵育烤烟苗就是好,难的是寻不到废纸,市场价格又太高,这可咋办呀!我很快写了《正宁纸贵兆丰年》一稿,被《甘肃经济报》、《甘肃农民报》等5家报  相似文献   

4.
张华这篇文章,实际而辩证地回答了王清平在第二期的点题,很有说服力。不知王清平同志和其他读者以为如何?初搞新闻写作的人,常有没啥事可写的感觉,处在小单位和偏辟小山村的通讯员更以为单位小,地方偏辟,事件少而没啥可写。我刚开始也常有这种想法,通过参加新闻刊院学习和近三年的写作乡:践,我以为小山村也有好新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从去年至今写稿110篇,被采用97篇;去年分别被《中国石油报》、《胜利报》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评为模范通讯员。同行们说我很幸运,是块料;厂宣传科请我去介绍写作经验。其实,我搞报道只有一年半,当初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感到基层活动范围太小,没什么可写的,或稿件写好后,匆匆地投寄,结果是一去无音。后来,我认真学习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注意做到脑勤、手勤、嘴勤。稿件开始见报了。我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在基层连队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新闻素材可以写成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广,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请问.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呢?河南新郑驻军某部对学胜刘学胜同志:这个问题在通讯员中是常有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熟视无睹,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经验的通讯员或记者一下来,就会接连写出有声有色的报道来,这时候你等才“醒悟”过来: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呀!自己怎么就没有写出来?于是就…  相似文献   

7.
我1984年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社记者。从业15年来,能够从部队通讯员成长为军事记者,两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继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再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新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话说白了,就是因为“工作在艰苦地区”。我在获首届全国短新闻比赛一等奖颁奖会上,代表获奖者发言时,深有体会地说过一句话:“以身体作笔,我以我身写新闻”。那天走出人民大会堂,原解放军报社社长吕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徐文良,我希望你记住,没有戈壁你跑不起来,没有战场你冲不出来,没有高原你站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通讯员谈到,自己生活在基层,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很多,其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一定分量的重大新闻线索,一可有些通讯员却熟视无睹,没能及时发现并抓住。而有的记者来到基层,蹲上一两天,从一个小小的连队就能抓到几条“活鱼”甚至是“大鱼”。为什么呢?这里除了有些通讯员整天身处其中容易产生感觉、知觉、视觉和敏感性疲劳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在新闻写作中选角度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园地     
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 鄢陵县只乐乡吕屯村梁国安许多基层通讯员常感到没啥可写,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都是些琐碎事,写也没啥意义。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后来,我注意学习政策,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事跟政策联系起来,就感到有啥可写了。去年8月,我去小营村走亲戚,晚上乘凉时同村民话家常,农民梁林安说:以前总认为打老婆是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权干涉,听了广播,没想到打老婆也犯法!听过这话,我马上跟当前正进行的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很少。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小通讯《深情》,写的是江苏准安一女村民的麦  相似文献   

11.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以小见大,就是从身边小事中发掘新闻,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从凡人小事中反映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新生的事物,重大的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2.
县报记者身处基层,这对深入群众,及时捕促新闻,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可是近年来,我们有些记者身在基层,却并未深入基层,反映在报道上“死鱼多,活鱼少”,或者“雨打阴地,富裕地区倾盆大雨,贫困山区不见毛毛雨。”新闻报道工作中脱离实际和不平衡的现象,集中反映了记者采写作风上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有些通讯员来信谈到自己的难处:生活在基层,接触面小,抓不到报道点子,没得多少东西可写。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和记者相比,基层通讯员的活动天  相似文献   

14.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个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  相似文献   

15.
商人要有商品意识,军人要有战争意识,同样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新闻意识。所谓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16.
报刊、电台要多出精品.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搞。好稿从哪里来?除了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以外.长期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有精品意识。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通讯员出精品的难度会大些。但是,通讯员写好稿出精品,也并不是完全办不到。听听广播、翻翻报纸,看看各种好新闻评比.有许多好新闻就出自通讯员之手。实践证明.只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再下上~番苦功夫,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好稿和精品来。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感叹:“在基层,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有什么新闻啊!”这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优势当劣势了。和那些国家通讯社和省以上报纸的记者相比,我们基层通讯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在基层,在于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产生新闻的主要源泉,无数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新闻素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联系群众,是记者和通讯员必须  相似文献   

18.
有些通讯员常常叹息没东西可写,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我是一名农民通讯员,1990年有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农民日报》、《致富报》、《菏泽市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觉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乡邮电所与人闲谈,听说我们乡王道沟行政村有位农民,从科研单位引进技术培育苹果盆景的消息。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骑上自行车赶了十里多路采访了这位农民。此稿很快被《经济新闻报》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与通讯员在一起,时常会听到一种抱怨:整天呆在基层,哪有那么多新闻写?初听,不无道理;细一想,却不尽然。不可否认,业余通讯员由于条件、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象专职记者那样走南闯北捕捉信息,但这并不等于就无新闻可写。关键看你是否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注意用新闻这个尺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自己从事业余报道11年,工作之余不停笔耕,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等国内20多种报刊上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从中得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97年开始写作新闻以来,一晃就是十年了。作为一名从基层业余通讯报道员成长起来的新闻人,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编采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艰辛和光荣,再回头看看自己在从事业余新闻稿件撰写时曾陷入的误区,以及在担任编辑期间的工作体会,我总想把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通讯员朋友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