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人体休眠,人们往往想到冷冻休眠,用液态氮把人体温度迅速降低,从而让人进入休眠状态。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人进入冷冻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办法通过解冻让人再次苏醒。如今,一种更好的休眠方法诞生了,那就是用硫化氢气体延缓人体的新陈代谢。由于人们已经知道,硫化氢气体具有减缓新陈代谢的功能,美国科学家做了个实验,他们让老鼠吸入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结果老鼠进入了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2.
碳酸锶生产中对硫化氢四级联合吸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鸿 《青海科技》2006,13(1):44-46
本文论述了在碳酸锶生产过程中硫化氢排放超标的原因及治理方案,通过四级联合吸收硫化氢气体工艺——石灰氮一、二级吸收,石灰乳三级吸收,氢氧化纳四级吸收,实现了硫化氢气体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普光气田 H2S平均含量15.37%,CO2平均含量8.26%,是目前国内 H2S、CO2含量最高的高酸气田。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高含H2S气体。H2S气体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硫化氢中毒主要从口腔吸入、皮肤接触。其毒作用的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做好岗位作业人员的硫化氢的防护工作,是普光气田防止站场职业卫生危害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普光气田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常会有硫化氢剧毒气体产生,该气体对人体和设备都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因此硫化氢的有效防治对于油气田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油田酸化作业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机理,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多种角度提出了硫化氢气体的防治措施,为降低油田酸化作业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9)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臭气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居住环境,经市政排水管网所散发出来的臭气越来受到关注。臭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是硫化氢气体,本文通过对排水管网中散发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如加试剂药物和通气充氧等,尽量减少从管网散发硫化氢气体对市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开展,天然气泄漏导致的硫化氢扩散可能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酸气管道泄漏的危害,接下来将气体扩散模拟方法可归纳为两类,即扩散模式和数值计算,最后总结了三种酸气气体泄漏扩散的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完善了酸气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经常处在湿硫化氢环境当中,而硫化氢又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的气体,所以石油化工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就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腐蚀现象,为了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防腐和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化工设备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硫化氢对钢具的腐蚀形式及腐蚀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实践,提出硫化氢气体对压缩机选材的影响及其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0,(10):72-73
<正>今夏七八月间,我国频发硫化氢中毒事故。7月27日早晨7点左右,天津津南区一名工人在下井清淤过程中被硫化氢毒倒,相继下井救人的3名工人也全部中毒昏迷,多亏其他工友和保安及时赶到施救,4人送医后已无生命危险。8月4日晚10时许,富阳市华通纸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两人重度中毒,另有7人不同程度中毒。8月5日上午9点45分左右,上海崇明县某工地发生意外事故,四名施工人员下窨井清淤时,被窨井里有毒气体硫化氢熏倒中毒,其中三名工人不幸身亡。众所周知,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然而,如果有一天,当你走进医院急诊室,映入眼帘的是挂着消毒洗手液、表面擦得一尘不染的墙壁,扑鼻而来的却是一阵臭鸡蛋味。听起来,这种视觉和嗅觉上的不协调可能会使人感到很奇怪,但在将来,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硫化氢很可能会成为医疗机构的常用药物。因为在过去10年间,科学家们发现,在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中,硫化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调节血压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0.
<正>心血管疾病的新希望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出于本能,人们总是避免接触硫化氢,但过去10年的研究表明,它对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健康极为关键。也许,这种气体还有一些功能我们尚未发现。这些研究的突破将让生理学家对人类健康的分子基础有全新的认识。尽管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鸡蛋放时间长了会发臭,这是因为鸡蛋中生成了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有剧毒,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低浓度时有硫黄味。硫化氢是含硫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结果,这说明鸡蛋里有硫元素。那么,鸡蛋里的硫元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及选型.系统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并且当测量值超出预设报警限时可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现场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减小中毒事故的发生率.实践证明,系统可靠性好,能满足不同场合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社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靖边气田而言,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但下古层气层天然气组分中普遍含有H2S、CO2等腐蚀性气体。含硫气体不仅对天然气的净化与运输带来影响,同时也对靖边气田气井的配产与井底积液的判断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文章建立了推导靖边气田含硫气藏临界携液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与流量降低,相比之下,二氧化碳能够更大程度的引起临界携液流速与流量的降低。2温度压力对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流量影响规律与已知文献结果一致,表明含硫化氢或二氧化碳气藏温度压力影响规律,基本符合已有成果的模型特征,即温度越高的地层,气井对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就越敏感;而压力增大,气井对硫化氢含量的变化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原油脱硫化氢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中硫化氢的脱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安全易行的载气法,利用氮气吹脱除去原油中的硫化氢气体,优化了工艺条件,找出载气的最佳流速为0.15~0.25L/min。与传统真空法相比,含硫化氢量较高的原油中硫化氢的脱除效率明显提高。在碘量法测定硫含量的实验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减小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杏子川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由于该油田油层产出水矿化度高,部分区块产出水中富含硫化氢气体,管线的腐蚀和结垢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现象,优选了一种柔性复合管,该管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保温性好、摩阻系数小、施工方便等优异性能,在杏子川油田现场应用了10km,使用后效果明显,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长榆河公司1501运输巷掘进施工中对硫化氢进行防治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掘进施工过程中对煤体中吸附的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的具体防治措施,具有较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腐蚀性气体对郝现联合站污水腐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郝现联合站污水分析的基础上,在污水中定量引入硫化氢、二氧化碳、溶解氧气体,测定了污水中单一气体以及三种气体共存时对碳钢腐蚀的影响,从而找出了影响碳钢腐蚀的主要因素。当O2、H2S、CO2三种气体单独存在时,随着它们浓度的升高,腐蚀速率逐渐加大。在O2、H2S、CO2(O2≤1mg/L)三种气体共存的介质中,H2S、CO2对腐蚀的影响程度远大于O2。郝现联污水腐蚀的主要原因是CO2、HCO3-引起的酸性腐蚀,同时O2的存在也加速了CO2的腐蚀。  相似文献   

18.
刘海涛  姬安召  黄华 《内江科技》2011,32(3):23+43-23,43
在计算井底流压的过程中,采用微元分析法,从井口到井底分成多个微元,针对每个微元具有不同温度,压力变化范围,采用不同的天然气偏差系数计算模型,并对高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进行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的校正进而较准确的求取天然气的偏差系数;同时考虑到每个微元摩阻系数,气体密度及气体粘度随井深的变化,求得井底静压和流压的数值。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气体成份量的量值溯源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气体标准物质来完成的。称量法是制备气体标准物质国际公认的基准方法。虽然该方法在我国气体标准物质研究过程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应用,但是依然存在几个主要的技术瓶颈(气瓶称量技术落后,称量结果精度低、重复性差;常温为液态的有机物标准气体量值准确性和一致性差;气瓶内壁处理技术缺乏系统研究,无法满足易吸附硫化物气体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要求等),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导致我国在高精度气体标准物质、有机组分气体标准物质和硫化物气体标准物质的研究方面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计量实验室,在硫化氢、乙醇等气体标准物质的国际比对中结果出现明显偏差,也限制了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主导国际比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压防爆技术应用在综合录井仪上。本文介绍了硫化氢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分析了正压防爆技术的原理及工作流程,以及在录井仪器房、钻井现场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