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健  胡祖光 《科研管理》2014,35(5):19-26
三螺旋模型中的企业维度可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具有不同特征并互动演化的亚类,依据SCP分析范式,在解析"大学—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学—政府—制造业"两个并行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进行理论推演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两个并行互动的创新三螺旋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在理论上丰富三螺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详细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应包括以下三个维度:创新主体、资源、经济要素。区域创新活动是这三个要素在地理空间中、在制度和政策的规制下,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是该三维结构螺旋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三螺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内三螺旋,以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中三螺旋,以高校、产业、政府为外三螺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层三螺旋模型。模型中内螺旋系统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为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牵引动力作用;中螺旋通过三种教育方式的融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螺旋通过三个主体的协同,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系统。各层三螺旋系统既独立运行,又互相作用,协同运作,构成一个整体的协同教育系统,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冯楚建  蒋艳辉 《科研管理》2014,35(11):84-91
由Etzkowitz和laydesdorff提出的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缺少对社会创新的重要角色——"用户"的关注而迫切需要改进。本文以"在线社会网络"这一"用户"聚集的平台为基础,以嵌入式方法在三重螺旋模型中引入"在线社会网络"要素,阐述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模型的运行过程与机制,并提出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创新计量算法,实现了创新理论中"用户"角色的明确界定与计量。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产“模式3”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刻画和解析趋向于更高维度的结构复杂性、主体协同性和情境适应性等方面展开。为此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作为牵引,以多重螺旋创新模型作为切入视域,按照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演进脉络,分别对三重螺旋、四重螺旋和五重螺旋视域下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系统综述。回顾发现,多重螺旋分析视域在其解析维度上的增加,是伴随研究者们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内外部运行机理,在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方面认知程度的不断细致和加深而递增。三重螺旋作为经典的刻画模型,为解释在不同制度安排之下,大学、产业和政府这三类参与主体协同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四重螺旋作为三重螺旋的进阶展示,深刻揭示出螺旋动力中隐含的信任危机和民主约束,从而为高级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科学本身进行“后常规科学”的思考开辟出了制度反思的空间。五重螺旋则是在创新生态系统真正直面生态问题后的进阶反思,清楚回应了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创新和可持续究竟该怎样实现协同这一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展望,建议在三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一是如何认识好“政府主导型”螺旋模式在创新生态系统演进...  相似文献   

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当前,国外对创新三重螺旋的研究口渐增多,影响日益广泛.在简要概述创新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创新三重螺旋研究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如对三重螺旋基本构造的新探讨、研究对象的扩展、应用的拓展、测量和检验等的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提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有机协同。本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效应进行分析。运用2010—2017年相关数据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混合评价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规律的同时,对各相关子系统耦合情况及各内部要素的影响做出判断,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源于区域创新实践,揭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区域持续创新的本质,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区域增长新模式和新动力机制的探索。我国三螺旋理论研究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基本上完成了前期引进和吸收工作。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说明中国式三螺旋研究迫在眉睫,这将是今后十年我们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任务。相信三螺旋将成为我国取得区域创新理论与实践突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地剖析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和动力将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为框架,解构了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要素,分析了三螺旋各阶段的动力因素,探讨了三螺旋不同阶段各协同主体的协作规律及资源利用状况,绘制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三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和动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成都、德阳和绵阳三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比较分析,以期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模型的提出、发展、生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把三重螺旋创新模型与其他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创新障碍,认为三重螺旋模型是适合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且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