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华伟 《武陵学刊》2022,47(1):58-66
行政强制执行权在权力属性上属于行政权,但在微观构造上又蕴含司法性质的裁断权和行政性质的实施权.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特色突出,但尚不完全符合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属性与定位,不能完全满足行政执行的实际需要,亦未实现应有的功能和目的.新时代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改进应充分考虑法理、情理、事理因素.总体原则是逐步减少申请法院执行的类型,努力扩大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的类型,实现二者总量上一种动态合理的平衡.具体而言,在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方面,明确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授权标准,实行作出主体与执行主体的分离,并在执行效率、执行手段、监督方式方面不断完善.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方面,应全面推进裁执分离体制,扩大裁执分离的适用范围,完善非诉审查的方式和标准,合理确定执行的主体,规范执行程序,健全执行救济途径,创新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强制执行权由执行裁断权、执行决定权和执行实施权三个下位阶的权力组成,同时,考虑到现代分权理论和行政管理对公正与效率的追求,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当在协调人权保障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中重新进行分配:即一般情况下,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全部权能;对公民、组织影响较大的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对作为执行依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内容进行审查,具体实施则由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负责。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是关系到《行政强制法》能否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能否有效保障公民权益、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问题。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行政机关主导模式、法院主导模式和行政、司法混合模式三种主要模式,混合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强制执行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体现“司法终裁”的原则等。该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现状和弊端,提出行政强制执行权应由行政机关统一来行使;设定科学合理的执行程序,再加上司法机关对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监督,以此来提高行政效率,减轻法院负担,保障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有序实现。  相似文献   

5.
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精神内核,是行政强制法必须加以规范和明确的首要问题.基于行政强制执行权自身的特点和行政管理活动的现实要求,我国未来的行政强制法应当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主体、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分配、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分配以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授权方法等问题做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解决“执行难”和符合国情为出发点,根据民事执行过程兼具行政和司法的双重特点,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分置于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赋予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有限的裁决介入权,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主导行使民事执行权模式,是中国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行行政法规,我国行政强制模式是司法主导型的,这种模式虽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但这种模式在违法建筑行政执法中所暴露出的先天缺陷也已日益显现出来,集中体现在效率低下,执行疲软及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违法行为示范效应,司法与行政角色严重错位,行政权威与司法权威冲突等方面.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因而对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进行改革已经在所难免.为了避免改革的盲目性,首先必须深入探究影响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而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作出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下列三个因素值得优先考虑:第一,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目的.第二,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属性.第三,国家行政法发展的传统.鉴于此,要最终解决违法建筑问题,必须将行政强制执法回归行政机关,建立行政主导型的强制执行模式,由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强制执法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新出台,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与传统的执行力理论不符,还造成了司法与行政的角色错位,不利于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难以实现执行效益的提高.本文关于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的改革,在借鉴西方行政法的发展传统,主张应建立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混合型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立法者所期待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实施和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出发,结合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属性、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和我国行政法发展的传统与政治哲学理念阐述了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当交还给行政机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理论和实践表明: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存在着种种不足,其大量问题亟待解决。本试图探讨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主,司法执行为例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其中公众行政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和实践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行政听证制度,推行行政公开,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中外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加强对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研究、探寻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缓解交通拥堵等公共利益的考量,我国上海、北京、贵阳、广州等地政府相继颁布并实施"车辆限牌令"。由于"限牌令"限制了法院判决、裁定直接进行车辆过户的物权登记规定,藉此对法院的协助执行法律文书增设了车辆指标证明的条件,致使法院陷入强制执行之困境。"限牌令"的上述制度安排,从法理上说有不当立法、越权审查司法文书和增设行政许可之虞,同时其规制成本过高,因规避虚假诉讼而有因噎废食之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完善人大的备案审查制度、确立法院的司法主体地位、畅通当事人诉讼的救济途径、启动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程序和建立行政立法的利益表达、意见沟通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整合,从困境中突围而出。  相似文献   

14.
行政审判独立性问题是我国现行行政审判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一。行政审判独立性的缺失,不仅会影响行政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制约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会损害司法权威和公正的形象。针对行政审判独立性缺失进行分析,讨论以建立行政法院模式作为解决之策的可行性。通过确立行政审判独立性的价值因素,对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做一些在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制度思考和导向指引,以实现实质性的解决行政争议,保障当事人合法利益和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制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制裁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宪法制裁是针对违反宪法的行为或者违宪的法律所行使的一种制裁方式,它建立在违宪审查的基础之上,是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或行为所采取的宪法惩治和救济措施.宪法制裁具有政治性、最高性和行使主体特殊性等特点.宪法制裁的对象主要包括违宪的法律法规和违宪行为两种.在宪法制裁运行上存在着司法机关模式和宪法法院模式等4种模式.我国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监督实践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宪法制裁的实施.为了实现宪法实施以推进法治建设进程,有必要对宪法制裁制度从理论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基层公务员在行政执行力方面存在行政不执行、行政虚执行、行政乱执行等问题。为此,应从执行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执行主体、执行技术、执行物质资源等方面着手,探究基层公务员行政执行力建设的策略,以期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比率极其低下,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惠州市构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要从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设计以及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潜规则侵入法律运作过程的情形,其主要原由在于司法体制的行政化运作和法律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有建构外部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内部独立于上级法院和法院行政长官的司法体制,使法律在封闭的环境下运作,堵住潜规则的入侵,才能消除其对法律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