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陈尧 《英语广场》2024,(8):89-92
本文按照副文本的表现形式,将《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副文本分成三个部分:译者序、注释和其他(封面、出版者的话等)。通过研究发现,译者许渊冲在副文本中展现了诸多杰出的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策略能力、翻译知识能力、语言外能力以及良好的翻译职业道德。副文本不仅为翻译课堂提供了大量立体、生动的案例,还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视角。因此,将副文本研究引入教学课堂能够为中译外翻译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可以体现出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作为译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副文本对于读者如何理解译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副文本的研究能够揭示出原作未完全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副文本作为翻译文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递着多样化信息,对译本研究具有启示意义。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中,副文本担当着重要角色,但相关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聚焦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以期揭橥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的价值。研究发现,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在阐释译者翻译观和翻译动机、重现源语语境、弥合文化差异、建构中国古代哲人形象与促进译本接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哲学典籍“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翻译副文本包括内副文本与外副文本,是作者、译者、读者与文本相互联系的纽带。在《文心雕龙》的英译中,副文本有助于客观、清晰、精确、全面地揭示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规范以及翻译边缘领域所包含的翻译现象等各种丰富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借鉴副文本理论,比较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文心雕龙》英译本,可以发现副文本发挥着折射原作价值、彰显翻译思想,满足读者期待、阐释文化价值,提供背景知识,凸显文化语境的作用,引导和影响着译文读者感悟《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本中的副文本是翻译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健版和刘炳善版《伊利亚随笔选》中丰富的副文本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翻译家高健和刘炳善的翻译观和读者观。副文本的评价是翻译作品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两版本中副文本因素的研究也使我们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副文本形式多样,功能各异,是翻译文本的有效补充,对源语文化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华人哲学家陈荣捷1967年出版了首个《近思录》英文译本,该译本使用了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是译者哲学研究和翻译的深度结合。以副文本为研究切入点,梳理陈荣捷《近思录》译本中的副文本类型及功能,并探究副文本对翻译文化的建构作用,促进朱子理学文化形象的建构和朱子理学在西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以文本的功能和类型划分作为选择翻译策略和进行翻译评估的依据,对翻译教材编写具有重要启示。编写基于该理论的新型翻译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指导学生的翻译策略选择,以及辅助学生的翻译评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翰超  林静 《英语广场》2021,(11):28-31
叙事医学作为一门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学科,从Rita Charon在21世纪之初提出此概念以来,逐渐演化成了成熟完善且具有充分学理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体系。国外叙事医学发展较早,有更成熟的文献及书籍资料,而且对叙事医学优秀文本进行翻译可以丰富该学科在国内的文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翻译理论框架为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通过分析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检验该阐释学理论的应用价值,以期对国内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在翻译中的体现,并说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分析源语文本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翻译过程的分析更合理化;也使译语文本形成过程中,译者将言语行为本身,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并社会现象之间合理地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而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在阐释功能翻译理论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分别从应用文本的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三类文本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山海经》英译为例,结合文本和副文本从译者态度、文本选择和翻译技巧三个方面分析比勒尔的翻译思想。研究发现,比勒尔采取注释式的厚重翻译技巧,体现了再现原文的翻译思想,即译者通过对神祗名称等专有名词的逐一翻译、对英语词汇而不是拉丁语词汇的选用和同词同译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序跋、插图等副文本向译入语读者再现了一幅幅中国古代先民奇异经历的画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页文本的特殊性,提出高校网页文本的"翻译要旨"应该包括:译文的传播媒介、文本的感染功能以及目标受众。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昆明理工大学学校及各学院简介网页进行文本分析,并从特定文本、语言、语用和文化层面提出翻译策略,以期为高校网页文本的翻译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指出每一个文本都淹没在周围的文本世界中。翻译也就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相指涉中完成。由此可见,翻译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互文活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关于太极拳典籍翻译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副文本视角对太极拳典籍翻译文献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太极拳经论要诀》英译本为例,对文献封面、序和导言等副文本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认识和归纳译者翻译策略、翻译目的乃至翻译思想,具有较强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红秀 《考试周刊》2014,(64):76-77
近年来,象似性理论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中,但对广告英语中的象似性及其翻译研究却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以广告实例分析广告中的象似性,探讨象似性理论对广告英语翻译者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大胆提出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翻译理论研究从最初关注文本意义的翻译,到关注作者意图的传递,再到关注意义与意图产生与传递的过程,经历了语言学从符号学、交际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对翻译研究以启示,翻译理论研究各流派、各阶段之间的继承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的规迹可以引导未来研究的方向,对现代翻译学科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而翻译则是社会语境中不同语言、文化、主体和权力话语下的产物。二者共生互补,相辅相成。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也为长期处于争论漩涡中的翻译“意义”中心论、翻译定本说和重译现象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与译者、与译本的外部生产环境和接受机制、与伪翻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林译小说研究的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从副文本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将重点从序跋角度来窥探林译小说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以及文学比较。  相似文献   

19.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嘉莉妹妹》的两部中文译本进行比较评析,旨在揭示该理论视域下的翻译与传统的按原文逐字翻译以达到"忠实"的翻译之间的差异,为翻译活动提供有建设性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对于女性主义取向较强的作品,从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入手,更能有效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作者、文本、译者与目标读者的关系,以达到原文本与译本在意识形态方面最大程度的统一,从而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