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多模态隐喻性语篇进行分析,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多模态隐喻语篇中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机制的形成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叙事性的多模态动态隐喻语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也给予大学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和转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广泛存在于廉政宣传领域的新宠——廉政漫画中。以反腐倡廉主题漫画大赛的一幅参赛作品为例,同时将隐喻和转喻置于同等地位,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角度,分析廉政漫画语篇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廉政漫画的语篇意义构建是以多模态隐喻转喻互动为出发点;漫画涉及三种隐喻转喻互动模式:转喻对隐喻意义的延伸作用、隐喻的转喻理据以及转喻对隐喻映射特征的制约作用;与概念隐喻的双域映射相比,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的阐述力更佳。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多空间模式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结合平面广告的语类特点,尝试分析两幅平面广告中所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试图努力探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式是如何解析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过程和传达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多空间模式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结合平面广告的语类特点,尝试分析两幅平面广告中所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试图努力探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式是如何解析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过程和传达过程的。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隐喻研究是隐喻研究的重大发展。本文系统探究了中国新闻漫画网117幅关于"新冠病毒"主题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现象。研究发现:(1)"新冠病毒"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主要围绕新冠病毒、医护人员、不良社会现象、国家政策与措施四个目标域展开;(2)其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具有认知普遍性:"新冠病毒"多模态隐喻表征反映人类共有的基本认知和体验,同时也受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影响;(3)这些目标域三两结合构成大量隐喻场景和一些新奇隐喻,对其具体漫画的解读是一个动态在线加工过程。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基础上,选取了典型隐喻场景和新奇隐喻漫画,探讨其在输入空间、类属空间以及合成空间中的意义构建过程,以期通过多模态分析和解读加深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Charles Forceville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认为隐喻研究不应局限在语言文字层面,而应整合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开拓了隐喻研究的视野,意义深远。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电影《美人鱼》海报为例解读电影海报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视角,分析外交宣传短视频《世界舞台上的习近平》中多模态隐喻表征特点和隐喻意义构建模式,阐明了多模态隐喻在外交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作用。分析发现《世界舞台上的习近平》中源域并非直接映射外交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存在将意识形态具象化了的靶域概念。旁白声音是提供靶域概念的主要模态,而源域则由图像、元素动态、人物表情姿势、音乐等其他模态得以实现。一个靶域概念在多模态隐喻中通常由多个源域模态同时映射,而靶域概念又进一步映射外交意识形态,促进了外交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理解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从多模态隐喻的三个区别性特征——动态的叙事性、鲜活性和普遍性入手,着眼于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的差异,分析公益广告中所体现的多模态隐喻,旨在深化对多模态隐喻具体应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6):13-17
20世纪90年代,Charles 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最新发展成果。基于Forceville的理论,对《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纪录片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该多模态语篇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及多模态语篇意义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理想化认知模型对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提出两个问题:1.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中有哪些多模态隐喻?2.该广告中的各模态是如何互动来构建隐喻意义的?可以发现,该广告中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贯穿始终,但是该隐喻最终服务于隐喻"拥有香奈儿5号香水就是拥有真爱";另外,在该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主要由视觉、听觉、嗅觉及语言模态来呈现。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探究政治漫画的概念组织结构:概念隐喻和转喻,聚焦政治漫画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和文字的互动来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构建和传达创作者的思想,进而影响公众思维。对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及操作机制,对语言隐喻和转喻研究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管乐 《海外英语》2014,(14):249-250,253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隐喻学这一研究热点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国产动画片《小鸡不好惹》,通过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以及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详细分析了动画片中所体现的多模态动态构建机制,在体现隐喻意义的同时,通过合理协调多模态因素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突显动画片轻松幽默,诙谐搞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隐喻学这一研究热点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分析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和会徽,通过视觉模态、颜色、文字等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详细分析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和会徽所体现的多模态动态构建机制,在体现隐喻意义的同时,如何通过合理协调多模态因素体现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隐喻理论认为话语分析不仅局限于言语层面,必须考虑到多种符号资源.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时代啤酒广告为例解读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8.
于晓静 《英语广场》2021,(10):51-54
多模态隐喻研究将单一层面的语言研究转向更加丰富、多样的符号表征形式研究,打破了人们对隐喻的传统认识。本文以一则瘦肉精漫画为例,从构图方式、漫画形象等方面探讨分析多模态隐喻在漫画中的动态构建过程,揭示漫画所表达的社会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动多模态隐喻的本质和产生原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相关语类的多模态化特征,聚焦电视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诉诸动态图像及文字等异质模态构建了范畴-成员、符号-事物、居民-地点、方式-行为四种转喻模型,分别映射“和谐共生”理念、“世锦赛”、“赛事主办方”及其“欢迎态度”等宣传要素;而借助“感知上的相似性”、“蒙太奇”等手段建构的三个多模态隐喻则映射欢迎、筹备以及举办世锦赛三个相互承接的宣传主题;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互动性则体现在转喻对隐喻概念域的建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由不同的符号模式呈现而形成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多模态隐喻不同于传统隐喻的区别特征,阐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过程,并且分析多模态隐喻解读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