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生态伦理视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支撑三个方面说明了生态伦理学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原则,培育了人对自然的新态度,明确了人类在自然生活中扮演的新角色,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阿尔托追求内在自然、追求自由感,他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庭园装饰也应体现这种设计理念,其装饰元素应摒弃过多的人工雕琢,将自然元素作为装饰要素,遵循生态原则,与自然形成共生结构,使人与自然达到深层的感情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循环本质,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上是自然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生产领域的生产循环以及生活领域的消费循环相耦合的超循环。超循环理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理想航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化的代表作。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角度,从梭罗崇尚自然的创作理想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美、精神世界的和谐之美等几个方面审视《瓦尔登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著名环境设计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曾经提到,在探索生存、成功和臻于完善的过程中,生态观点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洞察力,它为人们指明了道路,人应该成为生物界的酶,即生物界的管理人员,提高人—环境之间创造性的适应能力,实现人的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如果说人的生态观是人们观察自然的方式的话,那么建筑就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设计实践。千百年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与自然相磨合,产生了丰富多  相似文献   

6.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吴林 《科教文汇》2010,(2):46-47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住生活中原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已被逐渐弱化.因此在居住生活中需引入生态理念,主要是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张磊  王鹤  刘志刚 《科教文汇》2008,(15):210-2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这要求人在发展生产和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要注意自然的承受力,既要做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柳婧  刘艳蕊 《科教文汇》2011,(19):83-84
路易斯·厄德里奇在她的小说《痕迹》中融入了印第安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目前国内外的评论往往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研究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人生活的影响。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通过分析《痕迹》中印第安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脱离自然之后印第安人价值观的变化,展现美国本土作家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温泉 《科教文汇》2023,(19):18-24
现代化不断重塑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便利;另一方面在物质的重重“围困”之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离,甚至对立。人类已经意识到自己被亲手创造的文明所绑架,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初衷南辕北辙。先哲们对此痛心疾首,奔走呼告,并不断阐释关于“自然”的概念,彰显“自然”精神,回归本原探寻人的自然本性,以期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该文通过对“自然”概念的追溯,梳理总结“自然”概念的真谛和演化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辨析自然教育产生发展的脉络、主要理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最后从生产方式、自然观的演变和现实挑战三个维度分析了自然教育概念产生和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尽管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突出,但是马克思还是见微知著、富有前瞻性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协调、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放到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中考察,超越了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藩篱,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建设宜居舒适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诗歌中往往用自然意想来传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看法,他的许多诗歌都意境凄凉冷酷,表现了现代人的可悲与无助。这种看待社会的悲观眼光与诗人不幸的个人生活不无关系,生活的不幸甚至使他一度想自杀,但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绝对不是消极玩世,反而是坚强积极的,这种逆境中的坚忍不拔体现在他的许多诗歌中。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设计中,以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学意义价值为启发和源泉,通过对自然形态的发掘变化,去创造代表生活美学和生活方式的装饰造型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因此,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形态的特征本质在构成装饰造型方面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是装饰造型设计创作的重要形式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类要改造自然又受自然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谈谈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启悦 《科教文汇》2010,(20):77-78
在"人类利益是终极而唯一的价值"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人与自然的冲突变得空前尖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但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社会的良性发展。故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点战略,而保护环境又是这一战略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教育,应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重新定向,向学生传播环境关怀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生活在自然界当中的社会人,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为人类社会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指导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反思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利益需求而不顾自然客观规律的行为,自觉调整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