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家半月报》是我国历史上早期面向农村的通俗杂志之一,张雪岩因主编该报成为我国现代最早面向农民办报的知识分子和中国基督教著名的传媒领袖。张雪岩的农村文字事工理念、爱国情怀及其对《田家》杂志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田家》大量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抗战救国思想,对中国农村的进步,对中国民族独立、和平民主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解决中国农村经济所面临的严重危机,许多中国本色化的基督教团体纷纷将工作中心转向农村,投入到乡村建设运动中。在这一历史潮流的推动下,《田家半月报》应时而生,成为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田家半月报》属于基督教刊物,以复兴农村、服务农民为目标,通过文字的宣传力量促进着农村的重建,其栏目多样、内容丰富、文字浅显、通俗易懂,符合农村民众的识字水平。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创办期间,《田家半月报》的发行量之大、发行范围之广在当时基督教文字出版界实为罕见,倍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扬。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10):8-8
《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6期刊载刘良华的文章《班主任群体中的“民间英雄”》提到,到目前为止,班级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他的管理经验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其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一个是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其关键词足“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大家,杜威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教育名《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教育与职业》来探讨这一问题。杜威从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广阔社会背景出发来看职业教育问题,反对隘的职业观及职业教育计划。他强调指出:“在一个真正民主的教育系统中,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职业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茅盾于1938年4月16日创办了半月刊《文艺阵地》并主编了前18期。他的编辑工作使《文艺阵地》成为抗战时期普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文艺刊物之一。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体现了以下编辑特色:以文艺刊物为抗战服务、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把“编者”从幕后推出来与读者、作者沟通,提高刊物的亲和力;创办栏目体现人性化,增强刊物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1903年到上海,继《苏报》被查封后,与章士钊、张继等创办了《国民日日报》,并以该报为阵地,发表了一些政论文章和诗词、小说.对满清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揭露和鞭挞,在国内造成很大影响,对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起了一定作用,同时也表明他已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坚持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进一步体现了扩大民主的要求。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必须充分认识在干部工作中拉大民主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扩大民主的科学内涵,把扩大民主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9.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惊蛰节气和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恰好是同一天。那么,什么是惊蛰(zhe呢?原来,每年到这个时候,气温上升,一直藏在土地里过冬的小虫子们也被春雷惊醒,开始外出活动了。从惊蛰开始,农民们又开始了一年繁忙的耕作。唐代大诗人韦应物还曾在诗中写过这个节气呢:"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观田家》)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他却理性地认为贵族制必然衰落,民主社会必然到来,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于是,托克维尔分析了贵族式自由的特征、价值、弊端以及民主的本质。他相信在一个民主的时代,自由不可能建立在贵族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如何避免民主专制主义,以及如何避免以民主的名义破坏自由。因此,托克维尔期望即将到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而且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民主和自由的结合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以若干重大事件为代表的发展阶段: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虽然被称作是民主政治的退步但却为雅典的民主政治作了全方位夯实;克利斯提尼改革不断完善着雅典的国家机构,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改革完备了民主政治的含义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到公元前5世纪末,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转折,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始衰落,希腊为马其顿征服,雅典民主政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理论,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作了界定;在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党内民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权利等来推进抗日民主进程。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对抗战胜利及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的民主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新青年》时期拥护“德谟克拉西”-建党以后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大革命失败后重新高举民主主义旗帜。经过否定之否定,上升到新的思想高度,尤以最后见解曲终奏雅,堪称绝唱。它属于20世纪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及共产党内民主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但他本人没有走进上述任何层次的民主。要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必须消除坐而论道的陈独秀作风,这就是历史给予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乐观、高调的全方位接受到悲观,低调的独立审视,陈独秀前后两个时期的民主观念为20世纪思想史写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资源,将陈独秀纳入精神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走近民主,更要提防民主。  相似文献   

18.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党内和谐的实现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普遍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和做法,党内民主法治建设相当薄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遵循依法治党的理念。构建完备的党内民主法规体系,制定科学的党内民主法规运行程序,创建有力的党内民主执法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塑造坚定的党内民主法治践行者,从而保证党内民主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以其独特的哲学基础提出了自己的宪政观,并终其一生坚守宪政的核心价值,致力于民主宪政的追求,活跃在现实的政治舞台上。然而,传统和现代的断裂,东方和西方的冲突,寻求富强和宪政价值的背离,民主政治和民族危机的天然紧张关系等等,注定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张君劢艰难抉择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沿着学术和政治双向路径,接续古今,融通中外,折中调和,呈现出移植-修正-回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成功抑或失败,都为近代百年宪政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并确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进而要求积极部署和科学规划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提出并且写进党代会报告,不仅仅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同时也是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升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及推进思路进行理论研究,将会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而从根本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