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章池  王涵 《中国编辑》2022,(10):36-41
本文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型视角出发,提出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应转向多元协同文化治理,实现主体逻辑、实践逻辑和动力逻辑的转换。内生型数字农家书屋实践模式包括引导农民参与数字农家书屋内容资源供给模式,探索乡村特色文化动态出版模式,建立阅读推广的内生生态模式,创新专业知识服务供给模式,实施基于效能评价的激励模式。以此建设好线上线下协同、互联移动同步、多形态多功能并联互嵌、数字内容集成分发的数字农家书屋媒体生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促进乡村全方位振兴的着力点。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然后以我国淄博市宋家庄村、海安市田庄村、合肥市柿树岗村农家书屋作为典型案例,并将资源供给、管理服务、活动开展、经费支持上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给予拓宽资金获取渠道、重视农民主体性、引入专业志愿者等对策,借此来为我国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数字农家书屋成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全国已形成数量可观、模式类型多样的数字农家书屋.本文对当下众说纷纭的“数字农家书屋”作出确切的定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全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问题进行归纳梳理,着重对建设模式及适用范围作科学分类与分析,并提出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建立统一的数字内容资源平台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十三五”时期数字农家书屋的全面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3—2022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为样本,梳理后发现新时代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及特征,“三多”体现在出版主体多元、品种资源齐全、类目主题丰富,“三少”则表现为数字化建设不足、内容供需失衡、特色选题匮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家书屋的“三化”建设路径:一是数字化,即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是多元化,即把握农民实际需求来提升书屋服务活性;三是特色化,即发扬地方专属优势并创新策划特色选题,以此为我国农家书屋建设提供理论经验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文指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现状是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图书更新缓慢、管理员能完成基本管理工作、书屋利用存在差异,并提出后书屋时代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即:用足用好国家财政拨款,使农家书屋持续发展有稳定的资金保障;成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农家书屋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步伐;加强管理员培训及交流,提高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家书屋的发展历程是按照人性化趋势在不断补救中演进的过程.数字农家书屋是传统实体农家书屋发展不前的补救和进化成果.数字农家书屋不仅是"全民阅读"的"助推器",而且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加油站".在宣传力度不大、用户的电视阅读习惯尚未养成而其他渠道抢占注意力的情况下,演进动力多元化、阅读方式多样化、内容服务特色化和宣传推...  相似文献   

7.
在欠发达地区乡村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是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基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的田野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提出强化基层干部数字服务意识、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农家书屋阅读推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就资源建设、阅读需求、管理环节、后续资金这些困境提出了解决思路。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契机下,百色市应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推广工作,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加快数字化建设,创新服务,加强管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保障机制等措施促进农家书屋快速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9.
陈含章 《出版广角》2018,(12):18-21
农家书屋是广大农村实施全民阅读工程的重要基础文化设施.数字农家书屋在提升传统农家书屋的使用效能、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提高农民数字阅读接触率和农村综合阅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基于手机等移动阅读终端应用的数字农家书屋最具时代性和代表性,文章以"农家藏书汇"移动阅读平台应用情况为例,通过阅读数据分析,探讨数字农家书屋使用效果及其在农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发展状况以及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深入分析了农家书屋在振兴乡村文化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水平与覆盖率不高、缺乏人才、图书资源更新未能对接农民用户文化需求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家书屋+"的多元服务模式、提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水平等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我国农家书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构建农家书屋联盟的创新理念,即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农家书屋联盟、农家书屋之间的联盟、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农家书屋联盟。以上三种农家书屋联盟的运行模式在农家书屋的资源建设中不仅能解决资金紧张的共性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农家书屋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采访、编目等技术支持,以及为书屋发展提供资源共建共享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时代,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数字时代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深入分析了农家书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供给不足及滞后、服务结构不均衡、缺乏宣传及沟通、文教功能待拓展、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丰富并优化供给内容、创新转变宣传及沟通形式、按需匹配数字资源与服务、拓展文教功能、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经济投入能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书屋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分析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结合农家书屋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论证其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农家书屋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将农家书屋的长期规划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够增强农家书屋的知识服务能力,创新农家书屋的经营机制,提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知识资源。图1。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4.
以十堰市张湾区农家书屋的建设为例,从管理人员、运营保障、影响力三个方面调查、分析鄂西北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拓宽管理员来源、吸纳社会公益力量、拓展农家书屋功能、建设数字书屋的角度提出对策,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柳  田敏 《出版广角》2021,(18):78-80
农家书屋在解决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受众需求等问题,而高校图书馆具备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学科专业优势,能有效弥补农家书屋在发展中的不足.文章通过分析农家书屋的受众需求,从信息化平台视角,将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功能植入农家书屋的建设,打造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促研促学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全国城乡如火如荼,农家书屋的创办对活跃乡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若想使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和长期巩固,需要市县级图书馆配合政府办好农家书屋,优化组合各级文化资源,科学管理农家书屋,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赵蕊荣 《出版广角》2016,(11):42-44
目前,由于传统农家书屋的资源更新慢、利用率低等原因,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问题引发人们关注.本文从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建设模式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问题,以期给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家书屋与传统书屋的比较优势出发,在梳理国内外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抓好农家书屋数字资源内容建设,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农家书屋管理队伍、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推动电视阅读和手机阅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植子伦 《出版广角》2021,(10):91-94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农家书屋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激活农家书屋"智志"扶助的载体作用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支撑,对广西3县设有农家书屋的行政村的718位村民进行调查发现:接受阅读体验(建议)可提高读者的阅读收益,阅读体验(现状)和阅读体验(建议)在阅读预期目标和阅读收益中存在中介效应;进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关注村民阅读目标、优化村民阅读体验和增加村民阅读收益等激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农家书屋建设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电话采访、网络等方式对书屋文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出农家书屋资源建设存在着后续经费缺口较大、品种和内容配置不合理、地域性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应从设立“农家书屋文献资源建设专项资金”、制定科学合理的农家书屋文献资源推荐目录、成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农家书屋联盟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农家书屋资源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