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114-117
针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MPPT)常用算法在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之间的矛盾,提出模糊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光伏发电系统模糊控制算法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该模糊算法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减小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该算法简单、灵活且跟踪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速度和精度决定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验证算法的性能,深入分析了算法在不同跟踪步长下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要同时兼顾算法的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通常难以确定合适的跟踪步长,研究算法的动态跟踪步长,以达到自动兼顾算法的速度与精度,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相对占空比扰动法,提出一种用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模糊控制算法,建立系统控制模型,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整体仿真,验证了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模糊控制法具有MPPT速度更快以及稳态功率波动更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光伏阵列是光伏系统的发电设备,光伏阵列中的最大功率点追踪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将变步长电导增量法与牛顿插值法相结合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扰动观测法及电导增量法相比,改进型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可对最大功率跟踪点输出的功率波形振动幅度高效控制,具有追踪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水产养殖测试基站中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同时为确保系统在野外环境下的可靠供电,提出一种新型的MPPT跟踪方法。该方法针对扰动观察法存在的最大功率点附近震荡问题引入变步长参数,使系统能够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稳定运行;针对因环境变化剧烈造成的错误跟踪情况,引入功率预测法,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最后在仿真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的MPPT跟踪方法具有较快的跟踪速度与较高的稳态精度,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传统方法涉及步长和周期的选取,而变步长算法需依赖系统参数等条件,影响系统的跟踪响应速度以及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加快最大功率点的搜索速度同时降低稳态时功率输出振荡,提出一种新型快速变步长搜索算法。此算法通过定义虚拟负载线并结合I-U曲线实现最大功率点的定向跟踪,可以在数个运算周期将工作点锁定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再通过对容许误差的定义,实现了稳态时输出功率无振荡。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搜索速度并保证了输出的稳定性,适应不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7.
将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负载非线性电流中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基于自适应噪声对消技术,将基于箕舌线的变步长最小均方(LMS)算法应用于APF谐波检测,同时将其与定步长LMS算法、基于s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以及目前最常用的谐波检测算法之一的离散傅里叶滑窗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仿真比较.通过仿真分析,该算法具有较小的运算量、稳态误差小、强跟踪能力等特点,并有较好的收敛速度,解决了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在热电发电上的适用性,搭建了热电发电实验台,在考虑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建立热电片电气模型,并分析其与常规光伏的不同特性。在完成适用于热电发电升压变换器设计的基础上,将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开路电压法3种MPPT控制方法在热电发电上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它们各自特点及不足之处。针对短路电流存在测量方面的缺陷,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提出一种温差与最优占空比的算法,其可直接省去传统的比较环节。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验证了其可行性,并与传统算法相比,相对误差降低到4%。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铅蓄电池充电的简易实验教学平台,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控制器、阀控式铅蓄电池和变阻箱负载构成。以近似梯度值计算代替一阶求导,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的电压扰动观察法来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以STM8S105单片机为控制器核心,采用Buck直流降压斩波主电路,结合铅蓄电池四阶段充电方式,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测试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MPPT功能,造价较低、结构简单、性能良好、易于操作和维护,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光伏电池板所处环境的非线性变化使得光伏电池的功率保持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非常困难。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法普遍存在技术缺陷,无法满足当前需求。针对光伏发电MPPT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sparrow search algorith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SA-ELM)神经网络控制器的MPPT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该MPPT方法在稳定性、速度、超调和MPP的振荡等方面的效果均较好。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算法的变步长扰动方法可通过调节触发脉冲的占空比来实现最大功率的跟踪控制.利用MATLAB/Simuiink中的一些元器件搭建了最大功率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光伏电池模块可以直接将太阳能变为直流电,但模块转化率低,工作效率不高。为了克服此种缺陷,通常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此种技术提高了前期资金回报率和光电转化率,可以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文章结合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两种常用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结合恒定电压法,通过加入步长的自动在线调整,得到一种快速的改进型扰动观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保证系统的动、静态性能。通过建立光伏模块的数学模型和对光伏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了变步长的改进扰动观察法能很好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M32微控制器,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占空比扰动算法,引入了步长实时修正功能,可在光伏板输出远离最大功率点时,以大步长快速跟踪提高跟踪速度,在光伏板输出靠近最大功率点时;以小步长精确跟踪提高跟踪精度,并以同步整流Boost电路作为功率电路,降低损耗并隔离负载。通过光伏模拟器验证此算法的转换效率可达97.97%。通过搭建实物试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适用于光伏车辆行进过程中的最大功率跟踪。  相似文献   

14.
在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中,针对扰动观察法响应速度慢、抖振显著,传统滑模控制无法兼顾响应速度与抖振,在幂次趋近律与变速趋近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策略。当系统状态远离滑模面时,幂次项可保证足够大的趋近速度;当系统状态趋近滑模面时,变速项可调整滑模区宽度,削弱抖振,使系统最终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准确性,增大高光伏发电系统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对其工作要求是高效电能输出,但其功率输出会受到日照强度、器件结温的影响。研究太阳能电池在各不同环境因素下的转换效率,并通过调节控制使太阳能电池保持在最大能量转换率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又称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问题。本文分析研究了几种常用的MPPT算法,并通过仿真进行研究比较,最后提出了自适应电导增量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中的电导增量法,在光伏输出特性曲线I-V曲线最大功率点(MPP)左侧跟踪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案,即采用I-V曲线和P-V曲线的双轨迹跟踪方法。通过与传统的电导增量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进行仿真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方法在不同区间内都能高效地执行跟踪算法,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跟踪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传统干扰观察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法———双门限值变步长干扰观察法。该方法以电流作为扰动量,在最大功率点左右两侧设立两个门限值,并以ab(sdP/dI)的值作为步长选择标准;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相应的光伏阵列控制模型,再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跟踪速度快,稳定性高,在光强突变时也能更快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风力发电设施和光伏发电设施常用的MPPT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优化的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并通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一些变步长LMS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步长公式中平方根运算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算法,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该算法比固定步长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与同类型复杂度其他算法相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将该算法应用于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的仿真.计算机仿真证明该算法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一些变步长LMS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步长公式中平方根运算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算法,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该算法比固定步长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与同类型复杂度其他算法相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将该算法应用于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的仿真,计算机仿真证明该算法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