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而积极丰富的情感又能促进认识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也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领悟到:把握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若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一、激趣。引导学生“寓学于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欢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思想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产生求知欲,没有兴趣.何来求知欲?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4.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但是,在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了对知识的接受而忽略掉了过程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展开学习的翅膀.为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一旦学生“好之”、“乐之”,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认知、情意、操作”作为音乐教学的三大目标,其中,情意目标占有主导地位。音乐课中如何进行情意目标的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仅就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情意目标的教学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即以之为乐,对之生乐,产生乐趣。由此可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自觉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也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情感教学,是利用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组织教学的一种手段。情感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情感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乐学乐写。奈美纽斯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必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愉快作文就是让孩子们在欢乐和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融观察思维和表达于一体,将儿童的好奇与好动结合起来。从“乐”和“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而创造出一个愉快的写作环境。以下谈谈笔者对愉快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是把过去那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转变为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引导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我与学生畅谈荔枝的生态、品种、荔枝的独特风味以及吃荔枝的滋味与乐趣,并引用有关荔枝的诗文,故事、传说,以激发同学们对课文的兴趣,体会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在教学《张衡传》时,我和学生共同研究地动…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历史教学课堂应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便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事近二十年的教学.发现可从下面几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教育改革也着重提出关注学生的发展.其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蓖要方面。快乐是学习过程呈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动态.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我对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法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感触颇深。我提倡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腾 《学周刊C版》2014,(3):106-106
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靳丰刚 《成才之路》2010,(21):14-14
一、情感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1.动力功能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知、情感的互动与发展过程,情感的活动往往先于认知活动,情感因素是认知活动开始的诱因,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只有情感因素的积极参与,认知领域之门才更易开启,整个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课堂饱含趣味,深深地吸引学生,以趣激趣,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语文课趣味盎然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先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乐之”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在学生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快乐教学”理念.指出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的情感来展开主动探究活动.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往日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到必要的技能技巧,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