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作为中方院长,在英国格拉斯哥的南开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工作两年。两年中,自己作为一位学院的管理者和汉语教师,通过汉语教学、文化交流,以及与苏格兰当地民众的广泛接触,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孔子学院的发展也使得"孔子学院"这个在当地原本陌生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当地,"了解中国和学习汉语"一时成为民间的一种时尚。回想孔子学院两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从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和2013年的两年间,我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两种类型的汉语课程,一类是为本科生提供的选修课,计入学分;另一个类是继续教育课程,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孔院也开设文化课程,包括"中国书法与绘画""东西方影像与文化"等。每年安第斯孔院都会举办"中国文化周",包括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如今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是我国在借  相似文献   

4.
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如今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相似文献   

5.
孙越 《世界文化》2022,(3):58-60
自2006 年,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设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光阴荏苒,时间如梭.十余年后的今天,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规模已逐渐壮大,俄罗斯国内的孔子学院数量已攀升至17 所.汉语学习热潮持续高涨,离不开中俄两国双方的努力.无论是"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还是中俄两国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都为汉语教学在俄罗斯的发展增添动力.伏尔...  相似文献   

6.
CCTV汉语之星——"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以下简称"汉语桥")是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的在华留学生汉语比赛。大赛已从2008年至2011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举办"汉语桥"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在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汉语学习经验的平台,使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发展变化中的中国。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于"汉语桥"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对其中文化内涵的专门研究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7.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5):90-96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将举办;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藏品展于深圳;张晓刚澳大利亚展《灵魂上的影子》;黎巴嫩孔子学院举办汉语大赛;“隔岸观火”2009中韩陶艺交流展;“巴伐利亚与中国400年”展于德国  相似文献   

8.
汉语热世界     
3月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汉语学习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估计2010年,全球将有1亿外国人学汉语。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从2004年首家挂牌,到如今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十年征途,砥砺前行,从无到有,茁壮跨越,孔子学院已成为盛名远播、举世瞩目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成为增进友谊、构建和谐、连通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桥梁纽带。作为见证和参与孔子学院发展历程的中国高校,我们为孔子学院的不凡业绩感到由衷自豪。十年勤大业,四海建长桥。孔子学院是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宏阔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把握  相似文献   

10.
正据海外媒体报道,近年来,中文教育热在捷克悄然兴起,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在不断增多。作为与中国发展商贸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捷克社会上下对中文教育的关注度日渐高涨。中国是捷克的第4大贸易伙伴,特别是机械和车辆的出口火爆。统计数据显示,上个世纪的1993年,两国间的贸易额不过100亿克朗(约合4.25亿美元),到2013年则猛增至3410亿克朗。目前,拥有孔子学院的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和布拉格经济大学等教育机构,除了开设汉语教学课程外,还开设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汉语国际传播是其中重要一环。汉语教材作为学习者学习汉语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成为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本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以美国使用广泛的两套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涉及的话题内容、频率以及话语态度等角度,对中国形象塑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分析,发现教材塑造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在话题选择上多元、有序;话语态度较为客观、公允。最后,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2014,(12):I0008-I0008
<正>201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从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我国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天津外国语大学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自身的历史积淀、办学特色和语言优势,响应国家加强  相似文献   

13.
胡宝嘉 《世界文化》2006,(1):I0001-I0003
几年来,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习、生活的外国留学生,除了学习汉语之外,也被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天津外国语学院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书法、篆刻、京剧、民族乐器等选修课和讲座,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学习,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我是法国人,我喜欢中国。”这是稍有汉语基础目前正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提高班继续学习的雷克莱(Leclerc)先生发自内心的表达。一到傍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教室便传出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汉语教学计划随“中国文化年”的开幕和汉语教学的需求而正式启动。根据中国文化部对海外文化中心功能的定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主要以汉语教学展开。该中心对巴黎当地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经过详尽调研,制定出以日常汉语教学为依托、商务汉语定向培训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汉语教学与已开办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教学等,共同构成中心教学工作的主体。他们…  相似文献   

15.
正受访者: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伟荣采访者: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姜敏浩访问时间:2018年3月28日访问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一、典籍翻译研究的当代价值姜敏浩:李教授,您好!有学者说"加强中译外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1)那么,典籍翻译研究作为中译外研究的一种,在当代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李伟荣:典籍翻译作为中译外研究的一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推动下显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四川地方史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也是国家、民族的标识,汉语作为中国主要使用的语言,在近代所遭受的境遇是非常复杂的。近代来华的外国人很多,又以西方人为主,仅以上海为例,1942年上海的外国人达到高峰,150931人。他们来自很多国家,阶层也不同,在中国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来华的目的也有差异,所以他们对汉语的态度以及学习汉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但就总体而言他  相似文献   

18.
在18-19世纪欧洲的语言、哲学研究领域,汉语被看做是停滞、低级的语言,也因为其语言系统与欧洲语言的重大差别被欧洲学者判定为难学。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欧人来华,遵循欧洲语言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实际使用中的汉语。夏德从语言事实出发,用欧洲语法框架来分析和归纳"文件"体汉语的用法规律,体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拟构和描写的视角与方法。夏德通过考察"文件"体汉语深入思考汉语的特性,强调汉语与印欧语一样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并处在发展变化中。夏德同时强调汉语与欧洲语言的异质性,反对在深入了解汉语特点之前,在历史与比较框架中简单、生硬地套用语法规则。这也注定了夏德的汉语及中国研究观点无法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流学术界所承认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在多元交织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身份的觉醒和对诗性探索的艺术实践,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少数民族诗人所表现出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世界文化》2014,(12):6-7
<正>2013年的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做了《我心中的孔夫子》的讲演,他提到了他所想象的孔子,是睿智又活泼幽默的。而作家杨绛心目中的孔子可能更贴近大众的感受——一位善于教导学生的传道授业的师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孔子在国人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如今,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成并蓬勃发展起来,10年来数以万计的孔子"传"人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为世界各地传递着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