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越来越多高中数学教师开始认识到建模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建模教学模式应用作为高中数学课程开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作用和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建模的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建模列入高中数学教材,将数学建模推到了应有的位置,将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数学建模课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于瑶 《辽宁教育》2015,(5):65-67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建模列入高中数学教材,将数学建模推到了应有的位置,将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数学建模课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的方面有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即数学建模应用于教学设计;学的方面有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抽象、简化,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即数学应用于数学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基本理念,并且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和方法建模,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剖析,实际是一个“建模与用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提倡通过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文章在研究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数学建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提倡通过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文章在研究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数学建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发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一环节仍然相对薄弱.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适的数学环境中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学教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且在高中开展数学建模兴趣小组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叙述高中开展数学建模兴趣小组的几个重要作用和意义,深入探讨在高中开展数学建模兴趣小组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可见,数学建模已被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最难的是如何分析出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模型.下面就高中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予以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卢光 《天津教育》2023,(35):122-124
<正>数学建模思想、学科素养提升和数学深度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三个重要方向。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育工作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表面掌握与模仿应用,而是转向对高中数学的深度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从数学建模思想与学科素养提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有益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参与高中数学深度教学提供有效阶梯,进而助力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业的发展。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与素质提升的教学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学建模"校本课程建设符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适应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研究"数学建模"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将对"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可见.数学建模已被提高到很高的高度 但是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最难的是如何分析出实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题能力较强,但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建模能力不强.针对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今后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论述了高中数学建模的步骤和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出了在不影响学生升学的前提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 此次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基本理念提出.具体地说,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正因为如此,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倍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42):65-66
文章基于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谈谈提升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建模意识;2.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建模能力;3.优化问题解决,提升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15.
周颖 《数学教学通讯》2023,(18):52-53+60
高中数学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就是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大部分教师重视灌输定义、定理、公式,以快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脱离了数学建模实践,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数学作用的质疑,认为高中数学不过是高考选拔工具罢了.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知识建模”.但实践证明,取向正确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数学建模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活味”,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可以简称为“生活建模”.它包含着“知识建模”,看似影响的因素更多,却更接近学生的学习核心.  相似文献   

16.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尤为重要。一、读活教材,实现数学建模的内容和思想双重设计。想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老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建模意识。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综合实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92):40-41
数学建模作为数学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其广泛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国基础教育系统一直缺乏这种必要的实用性。如果将数学建模很好地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这对在初级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意识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将数学建模意识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可见,数学建模已被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最难的是如何分析出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模型.下面就高中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予以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1函数模型例1根据统计资料,我国能源生产自1985年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1数学建模1.1数学建模是一种迂回式化归方法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