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08,(22):36-36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延伸和发掘钓技钓谚理论的科学性,《钓鱼》编辑部现开辟了一个钓技专栏“钓谚新析”,特邀休闲钓高手、《钓鱼》杂志特约记者颜恒先生为本栏目撰稿。颜先生在近10年间,以执着的钓技探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钓鱼》撰写了大量钓技文章和渔文化作品。相信颜先生一定会为广大钓友带来精彩的“钓谚新析”。  相似文献   

3.
海石 《钓鱼》2004,(8):48-48
钓鱼,现时兴拜钓王或钓鱼名人为师。然,我之老师却是《钓鱼》。  相似文献   

4.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5.
类永藻 《中国钓鱼》2007,(10):87-87
看了今年《中国钓鱼》第八期卷首语《珍惜生命》和钓友刘克非的文章《垂钓要适度》,颇有感慨,因为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一次钓鱼比赛中暑,差点"牺牲"在钓场上。7月29日,邻地某单位搞钓  相似文献   

6.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年过古稀,是我们都昌县最早订《中国钓鱼》杂志,买玻璃纤维竿,用商品鱼饵,参与台钓讨论的,现在又是惟一专钓滑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有以下几点,现介绍给老年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9.
刘虎 《钓鱼》2009,(14):10-10
作为推广钓鱼的热心人,山西著名钓鱼人刘志杰老师借着6月13日《钓鱼》杂志“读者杯”山西分站赛的东风,于2009年6月14日在全国锦标赛库钓赛地点——长平湖举行了《钓鱼》杂志高平库钓学习大赛。比赛吸引了临近省市一百三十多位选手参加,其中不乏像郭水茂、孙伟、王建中、郗虎等这样的钓鱼高手、老手,但也有不少是刚接触抛竿不久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1.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13,(20):9-11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13.
伏志友 《钓鱼》2005,(2):34-34
2004年《钓鱼》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钓技争鸣的文章,应该说这些文章对于普及钓鱼,推广先进的钓鱼技术起了很多的积极作用。不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有的文章把人搞得糊里糊涂,很难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15.
刘晓平 《垂钓》2002,2(11):1-1
《垂钓》诸位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锦州的钓友。我的钓龄很短,直到2002年初我才开始接触钓鱼,所以在钓技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起《垂钓》,我却感到非常亲切,我正是在《垂钓》杂志的影响下才开始钓鱼的。  相似文献   

16.
笋子 《钓鱼》2006,(17):28-29
读了《钓鱼》13期上王书生的文章《水温无常是根本――与温差是决定钓绩好坏的关键的作者商榷》之后,觉得有必要作一些回答,也算是对拙作《温差与上钩率》(见《钓鱼》2期)的一点补充。《水温无常是根本》(以下简称“水温”)的结论是“综上所述,我认为,出钓当日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中春 《钓鱼》2007,(1X):29-30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18.
王现锋 《钓鱼》2005,(21):35-35
9月18日当我拿到《钓鱼》第18期,正是下午6点多钟了,拿到书翻开目录,发现有两篇论标尾钓文章,翻到一看,是针对我在14期《钓鱼》上发表的那个实验来说的,不由一愣,上次那实验做得好好的怎么会错?可有两位老师同时提出疑问我该再试一下,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19.
桑世泽 《钓鱼》2004,(14):M002-M002
今年4月27日和6月4日,《钓鱼》杂志社和老鬼、海狮公司分别举办了两期钓鱼培训班,全国各地来培训的学员共有100多人,他们带着好学的心态来,带着学好的钓技回。有的学员回去不久,还在当地举办的钓鱼比赛中夺金拿银。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我们单位订了《中国钓鱼》杂志,这可乐坏了我们这帮钓鱼迷。每期杂志到手后.我总是细心阅读,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不少钓技、钓法,也大大增强了环保意识。没想到的是,我学到的钓技、钓法,在环保中还起了一点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