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分析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发展情况,探讨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存在各种差异可能的原因。并基于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为促进留守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努力为儿童营造出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改善,还要依靠相关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上学路上"公益组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六个省市农村地区2000多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非留守儿童与三类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呈现中国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学业成绩。326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其中60名为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儿童,70名是一方父母在家的单留守儿童,196名为父母均在家的普通儿童。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状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双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单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而留守状况间的情绪调节能力不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心理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笔者以部分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问卷调查,并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进行访谈,发现留守儿童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孤独感,情绪管理和认识是影响他们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以及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使用情绪调节问卷和依恋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和城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认知重评因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因素上留守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农村留守儿童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而母亲信任对二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更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4.
发现一 在情绪状态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积极程度则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外出情况不同的留守儿童,情绪状态也有显著不同,其中,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情绪状态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孤独感问题比较突出,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发现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焦虑和孤独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个体身心状况、与父母的关系、学校教育以及学习状况等可预测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状况。后续的研究应该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焦虑、孤独感等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情绪聚焦疗法是人本存在主义疗法一个最新的发展方向,也称为过程经验疗法、体验疗法。实践表明,运用情绪聚焦疗法,联合家庭系统,积极寻找资源,重建创造性的互动方式,能有效疏导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留守儿童情感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发挥学校的作用以弥补家庭支持功能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而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建设则是发挥这一作用的关键。实证研究发现,相比非留守儿童,学校氛围对留守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更为显著,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更具正面意义,而控制性的学校氛围则具有破坏性。这启示我们应发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氛围建设行动,鼓励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建设,减少控制性的学校氛围。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通过对农村9岁~1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基于此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