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构建在本质上是其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知识系统建模为课程模式构建提供了方法。将产品、流程作为建模对象进行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有利于学习者通过产品认识技术、理解专业学习;通过流程获得综合技术能力,有利于整体性地促进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2.
文理学院是美国本科教育的楷模,其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知识分布模式、能力导向模式和综合要求模式。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都十分重视能力培养和包含跨学科的课程。我国高校应该借鉴综合要求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统一设计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信息领域的综合人才需求愈发旺盛,要求其涵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据技术等。在其视野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模式,面临着适应性不足及创新性培养有限的挑战。为实现综合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按照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思路进行分解。通过梳理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将分解的知识与能力下放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中,构建了迭代式课程教学体系、贯穿式课程实践体系以及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以实际复杂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系统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卡片     
国外典型的课程模式(一)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知识传授孤立、分散,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横向联系,学生在分科教学条件下顾此失彼,缺乏综合知识和概念,在面对跨学科问题时缺乏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综合课程模式主张采用合并若干学科的办法编订课程。这种综合既可以是把某一知识领域的几门有关学科合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突出能力目标,同时结合翻转课堂、微课程和思政元素等教学新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综合课程模式教学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其课程设置应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重课程与岗位对应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职业道德培养和因人设课的弊端。通过对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的关系分析,提出了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市场调查"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岗位综合能力的课程,本文从典型工作过程的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较之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而言,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课程观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工学结合课程观汲取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三大流派的长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分析工学结合课程观的哲学思想,有助于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蓬勃生命力的根源。立足于隐性知识学习的特点,探索工学结合课程观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促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理论架构的形成,指导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胡继军 《职教论坛》2005,(36):34-36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数控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建立以职业活动导向为核心的课程模式,体现了综合化、模块化、一体化的课程思想.新的课程模式打破了原有课程的界限,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形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