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女权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教育领域,女权主义者把研究内容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其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对西方女权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启示,寻求解决当代中国女性的受教育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妇女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一场"新女权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妇女运动的反对势力也迅速积聚,70年代在"新右翼"领导下形成反女权运动阵营,对妇女运动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大肆抨击,坚决抵制,有效遏止其高涨势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法学思潮,美国女权主义法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分离出来,并与种族批判法学一起构成了批判法学的新的发展阶段,即所谓“后批判法学”,业已引起美国社会的极大关注。章拟以美国女权主义法学代表人物麦金侬的思想为重点,对这一方兴未艾的法学思潮作一简短评介,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法律分析方法是国际女权运动尤其是女权主义法学运动的产物。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社会性别被纳入立法和决策的主流,在人权公约和国际妇女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性别的视角要求对国际人权概念和平等原则进行解析与重构,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男女两性的经历和需要,最终有利于保障两性实质平等的实现,使平等在妇女生活中真正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些社会学家在对国内社会运动(如环境运动和妇女运动等)的研究中发现,国家所提供的外部环境会对可能影响其政治进程的社会运动所发生的机会起到促进或限制作用,意即主权国家可以为社会运动的实施提供某种政治背景。这种所谓的“外部环境”或“政治背景”被称为“政治机会结构”。而在国际层面,主权国家同样可以为国际非政府组织这类跨国社会运动行为体赖以发挥作用的国际政治机会的出现创造必要的环境结构条件。在相对开放的国际政治机会结构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政治作用便会相应得以发挥。相对而言,凭借发达国家提供的较丰富的组织资源,国际非政府组织从操作和倡导两个层面与发达国家政府形成了大合作、小冲突的总体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晓恩 《考试周刊》2011,(50):43-44
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其发展的最新阶段。后现代女权主义是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的女权主义流派,是在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交融与互动的产物。研究当代女权主义,尤其是后现代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对于研究女权主义思潮,进而借鉴经验,促进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权主义城市政治理论的女权主义批判主要指涉认识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批判、二元论批判;关注的核心议题包括女权主义社团、女性政治领导、女性社会运动、城市政治暴力等内容。探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女性生存境遇和政治诉求的发展差异,城市女性群体的种族、阶级与阶层的时代差异,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政治发展的过程差异,是西方女权主义城市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福州近现代妇女运动波澜壮阔。它的发轫深受西方女权主义影响,它的发展离不开福州近现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它是与民族、民主运动相结合的妇女解放运动,融入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主旋律,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并成为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伍尔芙作为20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和女权主义批评家,用女权主义视角审视了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文学状况,创立了女权主义理论,丰富了世界文学理论的内容。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包括女权主义战争观、女权主义经济观和女权主义文学观.我们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文化、战争与性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战争与性别的关系,落脚点在于论述伍尔芙关于妇女同战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伊莱恩·肖瓦尔特作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杰出代表,具有西方文坛半边天的影响力,凭借着诸多知名杰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女权主义批评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争夺了话语权。妇女解放运动是由西方社会发起并倡导的维护妇女权利的运动,它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在现实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并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政治上的运动同文学领域的发展遥相呼应,这也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与男人平等的政治权;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20世纪后半叶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第三阶段是女性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厘清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思潮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而深入到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并描绘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3.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Feminism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文化潮流,在20世纪的中国后半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作了相应的分析,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中国Feminism运动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社区研究与妇女研究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区运动与妇女运动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两种较为活跃的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分析社区与女性视角相结合的意义,回顾社区对于妇女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发掘社区发展与妇女发展、社区价值与女性价值、社区运动与女性运动之间的关系,较全面地阐述了社区与妇女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发展中,重视社区妇女议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性别是女性主义介入世界秩序研究的根本起点。但受不同思想传统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内部形成了众多流派.进而提出了不同的世界秩序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妇女具有同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女性议题、女性利益诉求在世界秩序中受到同等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应当被当做一个系统的统治问题来对待: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弘扬女性的道德优势.尝试以女性特征取代男性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更关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历史文本中的边缘地位及其作为研究和实践主体在世界秩序研究与历史模式中的边缘地位。未来女性主义诸流派之间的分化与认同、冲突与融合、碰撞与互补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研究是在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跨越了诸多学科,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笔者着重讨论在社会理论视阈中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理论通过与社会理论的对话,从中吸收理论资源并且给主流社会理论提供了性别的视角;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理论重点放在对传统社会理论的男权主义扣性别盲点的批判上面,它表达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立场和个性。新近的女性主义理论开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这些话题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理论的关注和认可,拓宽了主流社会理论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理论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韧的实践精神,不仅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弥补了传统社会理论中的性别盲点,拓展了其理论空间,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理论个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性别”概念从产生开始,其涵义就伴随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拓展而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女权主义运动中一定时期的产物,既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启迪和影响下,中国兴起了思想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女性主义思潮,作为女性主义探讨领域之一的男女社交问题遂被公然提出。这一时期。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倡扬下,男女社交在思想认识上逐渐由“男女之大防”向男女社交公开转化。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