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特别是在精神方面,而电视作为娱乐和信息传递的工具,现已经普遍于千家万户。随着网络环境的冲击,电视逐步的被挤在了尴尬的地位,优化电视包装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的包装是电视台不可或缺的形象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加倍重视。笔者撰写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包装方面的几个误区,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对应的问题,更好的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贺飞 《新闻爱好者》2008,(10):57-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文化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开始从宣教文化走向娱乐文化。知识、文化、说教类节目不再傲居榜首,而生活、调侃、娱乐类节目开始向主流进发。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处在消费社会里的电视受众对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一、德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随着互联网对新闻实时深度报道以及海量信息提供功能的日益增强,电视的娱乐功能相应凸显,其信息提供与教育功能也渐与娱乐功能融合,形成所谓的信息娱乐与教育娱乐。近十年来,这一现象在德国电视市场表现得同样明显。德国电视分公法电视台和私营电视台两种形式。据  相似文献   

5.
孙少晶 《新闻界》2000,(3):52-52
娱乐是电视的重要功能之一 ,当前电视游艺节目的兴盛正是电视娱乐功能不断增强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全国几乎各省级电视台都开办了自己的游艺节目 :如浙江卫视的《轻松驿站》、贵州电视台的《五彩麻辣烫》、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等。游艺节目掀起了电视娱乐热 ,然而这些娱乐热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对当前电视游艺节目热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无疑对提高节目水准 ,更好服务广大观众产生积极影响。一节目的趋同现象严重 ,游艺节目热中隐藏着电视资源浪费的忧患。综合比较 ,我们会发现明星、嘉宾奖品刺激、观众参与使当前的…  相似文献   

6.
打开电视,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哪家电视台,只要有频道资源,几乎都开办有自己的新闻评论类栏目。这些栏目表现客观事实、反映群众呼声,打击邪恶、弘扬真情。其针砭时弊可谓立场坚定,引导舆论可谓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电视评委"却成了新生事物。《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的学员之争让受众发觉电视评委已经变味。此篇论文旨在借助《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在节目播出期间始终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现象论述当今社会文化中的批评批判体系面临的尴尬窘境及其形成的原因。受众的意识中电视评委一直是权威、公正的象征,但是选秀节目的日新月异使得电视评委坠落于更"接地气"的地位。及时行乐的"社会土壤"让娱乐快速生长。娱乐适应观众市场,批评就必须符合受众市场要求,电视评委就必须符合受众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9.
媒体扫描     
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胡智锋、孔令顺在《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一文中指出,作为主流媒体,如果只顾一味地娱乐搞笑,只重一时的经济利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公信力的缺乏和权威感的丧失,甚至从话语的主流走向边缘,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有着更高追求且有着社会责任感的电视台所不愿意看到的。更何况每一级的电视台在塑造一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引导"电视娱乐化"趋向,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消除低俗的娱乐误区,加强职业规范和行业监管,构建健康的娱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娱乐化浪潮的语境下,电视媒介已置身于一个娱乐泛化的时代."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娱乐节目已占到我国电视总节目量的7.5%以上,人均日收看娱乐节目时间约达12分钟,并呈逐年走高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大众文化状态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大众文化话语成为整体社会文化话语的强势,正是在大众文化的潮流中,人们的娱乐意识和方式逐步成熟,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的复杂与扩展,还是在电视真正被视为娱乐手段以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视在制造着流行,推进着时尚,大众文化与电视文化同样迅猛的发展势头,是彼此相互推波助澜的结果。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经风起,占据着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各种娱乐节目充斥银屏,大有泛滥之势。下面,笔者就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叔翼健 《新闻界》2013,(15):31-35
电视娱乐文化适应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和媒介背景因素,呈现出搞笑文化、奇观文化和狂欢文化等形态,具有平民化、缺乏深度、对抗权威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不过这种商业原则指导下的电视娱乐文化是经过媒体建构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多元话语中的平等对话,且容易引起低俗化和虚假性的问题。电视娱乐文化的方向值得探讨,完全缺失意义的娱乐文化令人担忧,电视娱乐文化需要在现有体制下,兼顾其良性的社会功能,把握好娱乐的尺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来,一些市民到电视台反映屏幕中不适当的曝光,要求去掉有关节目里他们脸部肖像的镜头,有的纠缠不放,搞得工作很被动。如果正确应用电视模糊语言,可避免这类尴尬。  相似文献   

15.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郭碧青 《东南传播》2011,(1):105-107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娱乐文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对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影响尤为深刻。本文以青少年喜爱的电视选秀节目和青春偶像剧为蓝本,考察电视娱乐文化对当今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克服电视娱乐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县级电视台在开办电视专题节目方面的相关问题,以铜山电视台的文化类社教专题节目为例,从电视新闻记者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解读,指出铜山电视台在开办文化类电视社教专题节目中所承借的优势所在,对县级电视台开办电视社教专题节目现象的考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李虹 《声屏世界》2004,(6):28-29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电视生活栏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乎没有哪家电视台不在向你炫耀按照各自审美理念打造的”电视化”的精彩生活。然而,究竞开办这些栏目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制作者与受众从中得到了什么?恐怕很少人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以轻松和娱乐的特性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屡屡成为各大电视台尤其是综合频道的招牌节目.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各大网站娱乐资讯类节目的强势竞争,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收视率开始急速滑坡,生存状况每况愈下.剖析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发展困境,寻找解困突围之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新闻世界》2012,(1):15-16
20世纪90年代,针对广电系统出现的“散、烂、乱、小”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公共频道应时而生。制度改革设计者的初衷是通过设立省级公共频道实现“四级办电视”到“三级办电视”的转变,实现县广播电视台自办频道向播出时段的调整。然而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电视台的职能不仅未能按照预设的改革路径转变,而是自发式做大,追求频道数量上的扩张,这也使其陷入内在发展扩容与外在政策受限的尴尬处境。只有地方党委、公共频道、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合力,对县电视台在职能改革、播出平台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给予关注重视,才能解决好县电视台在职能转变中出现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