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长启  高曼 《收藏》2001,(4):36-39
1999《收藏》杂志披露文物爱好者张国柱、李力两位先生在西安市西郊(原西郊机场)发现唐代三彩窑址,并刊登了出土的唐三彩残器,这一重大发现,为了解西安地区出土的唐三彩器提供了实物证据。近年西安地区东郊洪庆乡用王镇、南郊养鸡场唐墓出土的唐三彩器件头之大、数量之多都是极为罕见的,现介绍如下,并就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卫丹 《收藏》2011,(9):64-71
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7)
正辽代三彩器,是指辽朝继唐三彩之后烧制和使用的一种低温铅釉多彩陶瓷。从科学角度分析,唐三彩并不属于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也并不以三为限,而是概言多彩之义。所以,所谓唐三彩和辽三彩,都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只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辽三彩对唐三彩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所谓继承,  相似文献   

4.
王蔚波 《收藏》2011,(2):20-23
《唐会要》载有"四神十二时",均为墓中压胜之物。"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作镇墓之用。其造型生动,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现择郑州辖区数例精品作以赏析。巩义市(原名巩县,1991年6月撤县建市)在古都洛阳之东,黄河与洛水在这里交汇,古称"洛(?)"之地,河洛文化由此发祥传播。巩义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四神,从一个侧面将古洛汭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7)
正1994年,西安市高陵区泾渭镇马家湾村发掘了一座唐代早期墓葬——秋官尚书李晦墓,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其中三彩人俑是目前发现具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唐三彩俑。李晦,字晦炬,生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卒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享年62岁。其父李孝恭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堂兄弟,系初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晦身为李唐皇室贵胄,历任左干牛备身、朝散大夫、行通事舍人、太子左卫率、东都留守、户部尚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11)
正近年来,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工作中,清理了一批唐代三彩器和白瓷。这批器物虽体量较小,但对研究古陶瓷,尤其唐代"黄堡窑""邢窑"仍有不小参考意义。现择其要者简介如下。黄堡窑——三彩唐三彩仕女俑:2011年铜川新区未来城小区出土(图1)。通高7.5厘米。头梳高髻,发髻两边下垂。头微右偏,圆脸,面相模糊。身着交领宽袖长衣,左臂弯曲,手隐于袖中,置于左胸部,右臂自然下垂,  相似文献   

7.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8.
齐跃进 《收藏》2011,(9):50-57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安坤 《收藏》2014,(9):70-7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叶县文集遗址出土有一件荷塘鸳鸯戏水纹三彩枕,十分引人注目。本文对其上所绘画面加以分析与品评,并根据其形制与装饰花纹特征,结合伴出器物,引证相关资料,指出其制作年代,并对同类风格的三彩器的年代予以校正。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前,一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被发现。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时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12.
陶俑:早期出自北方诸省,如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山西之秦、汉、唐墓出土陶俑甚多,形状各异,以仕女、文臣武将侍佣为主,兼有优伶百戏、十二生肖及其他玩偶等。唐以后彩釉陶制作尤精,所谓唐三彩更为其滥觞,三彩釉陶中的蓝彩器更以艳丽夺目、工艺难度大而著称,然其制作无论工艺价值及造型之神气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14.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王英  刘晓东 《收藏》2011,(8):31-34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6.
杨玉彬 《收藏界》2013,(4):33-36
安徽巢湖北山头一号汉墓发掘于1997年12月,该墓因规格等级高、出土器物丰富珍贵而称著于世,是安徽地区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汉墓材料之一。墓葬出土有"曲阳君"铭玉印及大批与皇室宫廷相关的随葬器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4,(4):16-35
唐三彩是三彩艺术的精华,它实际上是对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因而后人称之为唐三彩。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相似文献   

18.
王冬华 《收藏界》2012,(10):64-66
在宋元时期,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烧制瓷器品种丰富多彩,多达十二种以上,其中低温釉三彩器遗存至今的数量相对较少。近年来西安市发现一批出土地与征集来源明确的磁州窑三彩器,现选7件介绍如下:1.三彩刻莲花纹碗(图1),西安市  相似文献   

19.
西汉滑石璧     
张海军 《收藏》2015,(5):88-93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长沙发掘了一批西汉王侯一级的大型墓,如象鼻嘴长沙王墓、咸嘉湖长沙王后墓、"渔阳"王后墓以及马王堆轪侯墓等,这些墓葬往往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漆木器及铜器等。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墓葬出土的则多为陶器,少见玉器、铜器等,偶有其他质地文物出土,也多见滑石器。长沙市博物馆收藏有战国以降各类滑石器200余件,其中西汉时期的滑石璧多达75件。本文即对这些西汉滑石璧做初步研究,以期引起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3)
正唐三彩,是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文化的物质遗存之一,一度成为古玩藏家重要的收藏对象。因其极为珍贵的属性,唐三彩在国际拍卖市场一直保持高昂的价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2016年6月1日,在佳士得30周年"开元大观"这一重要专场中,多件唐三彩上拍,其中一件三彩贴花宝相花纹罐就以436万港元落槌,表现不俗(图1)。F与此同时,随着新烧制、仿古技术的发展,唐三彩似乎已被逼下神坛。在古玩市场中,满地唐三彩制品要价从十几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