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在桂林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我们救亡日报同人在战火纷飞中离开广州,经肇庆、柳州,于11月7日晚到达桂林。当晚我和林林同志就到桂北略206号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找到了李克农同志。当时,救亡日报的社长郭沫若同志已由武汉撤退到长沙,广西政治情况又很复杂,因此,救亡日报复刊后的方针政策,以及筹备复刊必需的人力物力,都要尽快向郭社长和当时也在长沙的周恩来同志请示。于是,当即决定,由我第  相似文献   

2.
一《救亡日报》是抗战期间有着广泛影响的一份重要报纸,创刊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十一月十二日沦为“孤岛”,十一月二十二日停刊。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在广州复刊,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后又停刊。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辗转到桂林复刊,一直坚持到皖南事变后,于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被国民党政府封禁。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出版,十月二十四日又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发行。《救亡日报》在它生存的二年多时间里,办办停停,数度起落,这种艰难多磨的遭遇,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算得上是少有的了。  相似文献   

3.
救亡日报从它创刊的第一天起,经历了上海、广州、桂林三个阶段,历尽艰险,几经考验,它始终坚持在民族救亡的最前线,汇集了文化界最尖锐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开火。它讲了人民大众想讲,国民党不肯讲,而新华日报又不便讲的话,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在宣传抗日,团结进步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至今人们还在怀念着它。救亡日报的同志们撤退到桂林时,都是孑然一身,连御寒的冬衣也没有着落。八路军办事处拨给了报社一批白报纸,便是当时报社最珍贵的财产,也是报纸复刊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大家咬紧牙关终于使  相似文献   

4.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5.
在敌机轰炸下的广州一九三八年一月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我和钢鸣由沪抵穗时已是二月初了。社址是长寿东路一幢三层楼单开间的房子,比上海大陆商场那间办公室来说是略具规模了。楼下是发行部,二楼是编辑部,三楼一部分堆存报纸,一部分作同人宿舍。另外,在报社附近又租了一间房子,作为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宿舍。从这些看,无论生活、工作的场所都是比较宽敞的。这要感谢社长郭沫若同志,他从当时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那儿弄来了一千毫洋的津贴,这个数目虽不大,然而“救报”却能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来,我们报社在新闻改革中狠抓了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走上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路子,两年内便实现了经费自给,大有节余,减轻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增强了报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新闻改革。 (一) 我们《雁北日报》是1970年10月1日复刊的。从复刊到1985年这15年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业务经费一项,就用了地方财政补贴220多万元。1984年,由于改刊(从周三刊改为周六刊)和报纸发行量增大,一年就用了财政补贴37万元。虽然地委、行署十分重视报纸工作,在各方面都给报社以大力支持,但由于自身缺乏经济实力,仍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报纸发行量不敢扩大,生怕亏损增多;印刷设备陈  相似文献   

7.
抗战全面爆发后,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桂林文化城"的美誉。据统计,当时集结在桂林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和新闻工作者等,多达1000余人,其中闻名全国的近200人。①大批新闻工作者到达桂林后,或继续出版原已出版的报纸,或创办新的报纸。这一时期,先后有《大公报》(桂林版)、《广西日报》、《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等多达16家大小报纸发行。②同时,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国际新闻社(以下简称"国新社")、工商通讯社、救亡  相似文献   

8.
干涉、控制和威胁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创刊初期,名义上是属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以下简称“文救”)主办的机关刊物,实际上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一张统一战线的报纸。它的经费一部分来自“文救”,一部分由国民党津贴。因此,国民党就没有忘记对它的干涉和控制。当时,在上海的国民党著名CC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局长潘公展(他也是“文救”的常务理事)却力争由他们派人来主办,他派来了御用文人、当时暨南大学教授樊仲云担任主笔,文化特务、市教育局宣传科长、潘公展私人秘  相似文献   

9.
抗战全面爆发后,很多沿海和大都市的报纸被迫转移,在不同的地方复刊或增设分版。综观这个时期同名报纸的易地出版,大致有三类形式,一是总社和地方分社的关系形式,二是前后相继的复刊形式,三是先复刊后分裂的形式。战争是这些报纸易地出版的主要原因,其辗转播迁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报纸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强,使报纸自身获得了更大发展,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我在桂林,时值抗战中期,此时桂林已形成西南的文化中心,文化人云集,报刊及出版社、书店等事业颇见兴旺。在报业中,《救亡日报》是最受读者欢迎之一种,这张报纸版面八开,但分量厚重,很多文化人在这里写稿,单以报纸的副刊论,便有林林主编的《文化岗位》、欧阳凡海主编的《批评与介  相似文献   

13.
1991年《黑龙江林业报》复刊时,正是森工企业最困难时期,同时也正是治危兴林宏大工程的启动阶段。所谓复刊只是仅仅沿用了过去的报纸的名字而已,其基础已荡然无存。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好这张企业报?一、坚持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提高报纸的总体水平。如何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以便聚精会神办报纸,齐心协力抓质量?我们在报纸复刊之初就从  相似文献   

14.
《陕西农民报》从1980年7月1日复刊到现在,已经15年了。 《陕西农民报》是中共陕西省委为全省农村干部群众办的一张通俗报纸,是陕西日报农村版,它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53年,报纸创刊,“反右”斗争时停刊;1963年复刊,“文革”开始后又被迫停刊。这张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只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它才真正茁壮成长起来。十五年间,陕农报出报近2000期,期发量最高时曾达到45万份,总印数超过两亿份。订户除台湾、港、澳外,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各省的农民报中,同行们称陕农报不失为一张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迁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之所以能成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欢看的报纸”,与它出色地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是分不开的。它那洞瞩机先的社论,和丰富多彩、文字以短见长的副刊,更是引人入胜。去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当年《救亡日报》的几位老同志,聆听夏衍、廖沫沙、林林、高汾等同志对四十年代在桂林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收益匪浅,特此记述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迁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之所以能成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欢看的报纸”,与它出色地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是分不开的。它那洞瞩机先的社论,和丰富多彩、文字以短见长的副刊,更是引人入胜。去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在北京拜访了当年《救亡日报》的几位老同志,聆听夏衍、廖沫沙、林林、高汾等同志对四十年代在桂林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收益匪浅,特此记述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38年秋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之后,桂林在西南大后方便逐步成了一个文化城,影响全国。《救亡日报》作为党领导的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也成为一股抗敌的力量。编辑部的人员,既是编者又是作者、社会活动家。它既要执行、宣传党的政策,但又不能表现得那么直接明显,需要适当地隐蔽含蓄些,以取得合法的存在。它得到了全国文化界朋友的精诚协作,影响深广,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羊城晚报今年四月上旬到六月初,对广西边防部队作了一次战役性的宣传报道,这是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题目下作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报纸复刊以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38年秋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之后,桂林在西南大后方便逐步成了一个文化城,影响全国。《救亡日报》作为党领导的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也成为一股抗敌的力量。编辑部的人员,既是编者又是作者、社会活动家。它既要执行、宣传党的政策,但又不能表现得那么直接明显,需要适当地隐蔽含蓄些,以取得合法的存在。它得到了全国文化界朋友的精诚协作,影响深广,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彭白桦 《出版广角》2016,(12):46-48
《救亡日报》在广西的产业化经营措施包括拓展广告业务,增加报纸经费来源;设立"建国印刷厂",把报纸经营融入印刷业;开展义卖义演等活动,借助慈善业提高报纸的品位;采用代售书报、出版杂志书籍、办理副刊等方式,改善报纸经营.上述措施既改善了报社的经济状况,也推动了抗日事业的发展,更为后人办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