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哲学发展史中,哲学家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无知到知,从简单认知到复杂认知的过程。从本体论角度看,人性是最初纯自然的状态,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本性逐渐被忽视,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政治性、伦理性。当人从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自由不断受到限制,人性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引起人的思考。打破自然状态,建立社会状态下的人性依赖于道德哲学将自由和人性并存。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由受制于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自由和道德是辩证统一的。理清自由与人性的关系对人的自我认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先生尝言:"荀子之学,历来无善解。"自汉以降,"无善解"的现象一直绵延至今。当下学术界大多将荀子人性学说概括为"性恶论",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无善解"案例。本文从"礼"切入荀子思想内在逻辑结构,继而论证"礼"之道德精神是"仁"。对仁存在正当性的证明,实际上已触及荀子思想另一重大理论问题:荀子思想体系中是否存在道德形上学?荀子从道德形上学高度为仁存在正当性进行论证,这是荀子仁学所达到的理论新高度,同时也是学术界自汉以来一直忽略与低估的学术问题。在本根论层面,仁是"天德"。作为"客观精神"的仁具有绝对性、普遍性特点,因而是人之"命";荀子"人性"概念蕴涵三层义项:人之欲、感官功能与属性、"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德性。在人性论层面,荀子一再声明人"有性质美","性伤"才有可能导致人性趋向恶。"人之性恶"与"未发"意义上的欲没有直接关系,恶不是"本始材朴"自然材质固有的本质属性,恶只与后天"已发"意义上的发生学有涉。荀子人性论立足于"人之所以为人"基础上立论,仁是"心之所发",所以应"诚心守仁","致诚"就是让内在于人性之仁"是其所是"地彰明。因此,将荀子人性学说界定为"性恶论"、"人性恶",不能不说是一深度的误读与误解。  相似文献   

3.
呼啸的爱恨情仇中人性的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4.
舒萍萍 《职业圈》2007,(21):95-96
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5.
严魁 《职业圈》2007,(9S):98-99
《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体知识的教育是人类开始得最早的教育内容之一。早期人类了解、认识自然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中,直接观察赤裸的他人与赤裸的自我。中国远古时期的人体"教育"也发生在天然的裸体语境中。中国早期先民留下的大量骨雕、玉雕、石雕和陶塑品证明,就在这个天然的裸体语境中,在没有自觉"教育"意识的原始社会里,中国早期先民通过反复观察别人、反观自己,日积月累起了关于人体、关于人性、关于人的性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整个族群共有的公共知识财富。它们被毫无保留地以最直观的形式,在族群的各种生存活动中延续和传播,为进入文明后的中国人体文化及其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可谓特立独行,卓尔不群。除小说《呼啸山庄》外,她的诗歌作品也备受学者关注。勃朗特的诗歌通过对主人公精神状态的描述,刻画了受男权社会压抑的女性形象;同时她也赋予自然以人性,描绘工业社会对自然的破坏,表现女性与自然的天然同盟,具有生态女性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昕 《文化学刊》2011,(2):120-123
村上春树被日本文学评论家川本三郎称赞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他的作品为我们诠释了消极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很多时候让你没有办法规避其荒诞性,但在荒诞之余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人性文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改版时的话     
仰望星空,我们应该知道人类远远没有具备征服自然的能力。作为自然之子自母体中出生便在是反哺还是反叛的挣扎中困惑。回望走过的足迹,我们不时为自己的不断强大而张狂自喜,但每一次在自然面前的莽撞都遭到自然的报应,不是自然的哭泣,而是自然的愤怒,不是温馨的教诲,而是无情的教训。人类只有学习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才能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项晓梅 《职业圈》2011,(36):10-11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自上个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受到国际上大中型企业的关注和认同。在企业文化中,企业职工文化是核心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使得企业集体利益与企业职工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文章就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性的认知,提出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性是电影的底色,离开了人性刻画的电影是苍白无力的。电影《为奴十二年》采用冰山理论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对个体的分析刻画作为思考人性、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人性为视角,回家为线索,冰山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伤痕电影《为奴十二年》中人性的表现,揭露影片背后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胡海晨 《职业圈》2007,(12):35-37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文章就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性的认知,提出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宠儿》是由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书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社会中一生的遭遇,是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讲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人性、种族等众多因素对一个女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生态女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宠儿》这本小说,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黑人女性在遭受悲惨命运的同时,如何追求独立的人格、解放的意愿以及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各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有所差异,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也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人的本质"进行理论探析发现,他不仅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本质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判,还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实际上,人应该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人之作为人理应同时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即人的本质二元论。  相似文献   

16.
人性行政法     
一、人性预设的基础理论作用 社会学问题都具有各自的人性假设基础。而法律无论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是从法理层面都应该是以它所认定的人性假设作为基础和引导的。人性的预设是它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构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原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行政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性行政法     
王鹏宇  王荣 《职业圈》2012,(18):152-152
一、人性预设的基础理论作用 社会学问题都具有各自的人性假设基础。而法律无论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是从法理层面都应该是以它所认定的人性假设作为基础和引导的。人性的预设是它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构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原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行政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部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事例分析及情感剖析,挖掘曹雪芹与紫式部所传达的人性观,并将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红楼梦》中借贾雨村“论气”阐明了“正邪两赋”的人性观,肯定了善恶并存之人性,即人性与兽性共生于我们心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源氏物语》中亦将光源氏及其情人们于交往时微妙的两极心理变化统一在瞬间的描写之中,以此间的内心博弈体现最真实的复杂人性。两部作品虽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都不同,但在人性刻画上却都深刻且全面,都传达出人性与兽性共生共存的真谛,指引着我们对人性积极追求的方向,彰显着对人性的包容和谅解。  相似文献   

19.
李铭是一位新锐小说家和影视编剧,其创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两种主要内容:对纯净自然与人性本真的寻觅;对假恶丑的几近本能的仇视,显现出"刑天舞干戚"的战斗风姿。作品既关注人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又着意诗性意象的营造,以使文本包蕴十分复杂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他的社会批评似乎得到鲁迅的神传,甚至形成了杂文体小说样态。  相似文献   

20.
人性和伦理     
在"人性的系统模型"的第6个层次上,人是一个耗散结构,吸收负熵,排出熵;损坏各处,构建一处。这是人性最深层次利己性的科学证明。系统哲学的道德律令是利己但不自私。人性恶是天生的,而善则需要培养。应当注重基本道德的培养,诚信则须从政府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