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冰的妙用     
1 运碑 在山东曲阜的孔府中,有一处著名的碑林.其中的石碑的石料多取自附近的山上,只有一座被称为碑王的乾隆皇帝钦赐的御碑,其石料取自北京的西山.这座碑的碑身和碑座都有十几吨重,在当时没有起重机和载重汽车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运输的呢?原来,石碑先是乘船自北京顺京杭大运河而下,到济宁下船上岸.在从济宁到曲阜的沿途,每隔五里打一口井.隆冬,取水泼洒路面,待水结成冰后,将石碑在冰面上移动.因为冰的熔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而石碑在冰面上会对冰面产生很大的压强,使冰熔化,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层,起到润滑作用,大大减小了摩擦,再移动石碑就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2.
古寺奇诗     
在湖北来凤县有座仙佛寺.寺前有一块高约2米的青石碑.上面刻有一首奇妙的七言绝句。碑笔力雄健.诗句奇妙清新。相传是一位云游道人所作:  相似文献   

3.
绝兰碑     
韶音 《小学生》2006,(5):I0011-I0011
太行山的南端,奇峰耸立,林木青翠。沟涧中的飞瀑流泉,汇集成一条浩荡的清流——蟒河,莽河的岸边有一座黄龙庙,黄龙庙大殿西侧有一座非常奇特的石碑,叫做“绝兰碑”。  相似文献   

4.
马志飞 《高中生》2012,(2):44-45
在首都博物馆门前,巍然矗立着一座堪称"北京史记"的国宝级文物——乾隆御碑。当初,为了寻找这块价值连城的乾隆御题石碑,北京市文物局几十年来一无所获。2004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请来了北京市地矿局的专家,采用高科技仪器逐点扫描地面,最终在先农坛北坛区一家食品厂所在院落的地下找到了  相似文献   

5.
衡水市赵家圈镇冯家庄村西北与深县史界处,有四块石碑——冯汉墓碑、冯汉夫妇墓志碑、护国双林寺记碑、重修双林寺志碑,它们是明朝万历年间所立。这四块石碑,都和明万历初期的大宦官——冯保相关。  相似文献   

6.
衡水市赵家圈镇冯家庄村西北与深层交界处,有四块石碑-冯汉墓碑、冯汉夫妇墓志碑、护国双林寺记碑、重修双林寺志碑,它们是明朝万历年间所立。这四块石碑,都和明万历初期的大宦官-冯保相关。  相似文献   

7.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这里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土题名碑(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有康熙手书的琉璃牌坊、有皇帝讲课的辟雍殿、还有十三经刻石碑(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经典共十三部)。  相似文献   

8.
蒋暑 《大学生》2016,(Z2):100-101
在日本的名古屋大学,曾有一位中国人在这里的樱花树下留下浪漫的文学足迹。大学的后辈们为他和他的小说立下石碑,作为永恒的纪念。这个人,就是郁达夫。1998年,名古屋大学在丰田讲堂前,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沉沦》树立了一块文学碑。别看为一个外国人立碑好像很稀奇的样子,其实,在这个富有文学气息的国度,文学碑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名古屋大学的碑也不止这一座,它们不仅能够铭记历史,  相似文献   

9.
天津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天津市文庙 大成门西侧挖掘出一批相对较完整的古 石碑。从碑的雕刻技法可以确认是明、清 两代的。明代石刻古朴简沽,清代石刻精 美细腻。 这次新挖掘的共有3个碑座,卫个碑 头和1个碑身。其中碑身为清光绪年间 夭津知事马绳武撰文。它记述了清代最 后一次修耷文庙的经过。碑文全部以楷 书撰写,字迹清秀工整。碑头力明代产 物,刻工传神动人,体现了古代精美的石 刻技艺。古石碑的出土不仅结束了夭津 文庙几十年来没有石碑的历史,且为研究 天津历史提供了新的依据。(程实)…  相似文献   

10.
图①为吴承恩撰文的石碑;图②为这座碑的碑额拓片『重修卢医庙记』六字;图③为碑文拓片局部,右下首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文”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上残留的文字中还可以辨认出‘花山’二字。”读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大圆和小圆     
草原上有一座古堡,古堡里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里有4个圆,一个正方形里有9个圆  相似文献   

13.
吴沐 《今日中学生》2012,(Z2):79-80
一我是一株新栽下的蔷薇,倚靠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我不知道碑上那烫金的魏碑字体写的是什么,我只知道葱郁地活着,为它作伴。那位曾用眼泪浇灌过我的女孩,再也没来过。我依稀记得她哭肿了双眼,用小手来回抚摸着石碑上那个名字后的两串数字之间的短短一横,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你要守护好爸爸啊。"她一遍遍  相似文献   

14.
寻找郑路碑     
正在我的老家保康县马桥镇林川村,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诡异传说,说的是一块石碑——郑路碑。听过传说的人很多,但没有哪个能说清事情的原委。一次回老家,和几个朋友闲聊,好友正华说他知道郑路碑,并且还晓得那块石碑在什么地方。正华比我大五岁,生得膀大腰粗,颇有一把力气。正华是个热心快肠的人,也是个古怪的人,遇上不高兴的人或事儿,翻脸比翻书还快。我和正华约好,准备去看看那块神秘的石碑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0,(5):57-57
橄榄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原名拉格比足球,简称拉格比。因球形似橄榄,在中国称为“橄榄球”。拉格比原本是英国的一座城市,城中的拉格比学校是橄榄球运动的诞生地。该校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纪念W·W·埃利斯的勇敢行动。”据说,在1823年,  相似文献   

16.
1984年4月,吐鲁番柏孜柯里克千佛洞发现了一方石碑,掩埋在80号窟西面的废墟中,出土时有字的一面朝下.碑为沙岩石料.边缘有损伤,下部残缺,高0.75、宽0.5、厚0.25米.背面凸凹不平,未经修整.正面凿磨平滑,阴刻汉文十四行.上部和行间散乱刻划有少量突厥文,是后人所为.(见图版八)碑文虽剥蚀残缺较甚,但仔细辨认,立碑的目的、所记事件等等,大意均可考.现全文转录于下(原为竖行):  相似文献   

17.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登长城。到了长城脚下,我们便买门票登长城,上了长城我才知道长城的路很斜。登上第一座小房子的时候,我站在窗口那儿,感到有一阵凉风吹来,很舒服。爸爸说:“还有四座这样的房子,就到顶了。”我们继续爬,在第三座小房子的后面我看见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好汉碑。看到“好汉碑”,我就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妈妈说:“都看到好汉碑了,就到此为止吧。”我说:“不行,我一定要爬‘好汉坡’。”我们又爬呀爬呀,终于爬上了“好汉坡”。我们高兴地呼喊着:“我们登上长城了!”此时此刻,我们是多么快乐啊!指导老师海…  相似文献   

18.
释“碑”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以识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柱称为碑。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丽: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的意义。后来,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没有文字,也不具有纪念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在这些石碑上刻字记事,作为纪念或标记,因而产生碑文。这种碑文在秦代称为刻石,如李斯峄山之刻。汉以后始称为…  相似文献   

19.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做石碑的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就是村民们要在所刻的石碑上都刻上字。这个村子有A、B、C、D 4位著名的石匠,已知A、B刻真话,C、D刻假话。一天,一个外村人到了这个村子,看到村口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此碑非B所刻”。你能帮助外村人想一想,这个石碑是哪位石匠刻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