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白 ,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 ,从中质疑、探究、释疑。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 ,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 ,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合理的安排和精心的辅设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空白” ,实施“空白”。一、解悟模糊语言 ,发掘意义的“空白”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2.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在许多的艺术领域里都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从中质疑、探究、释疑的活动。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语文教学,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运用教学空白艺术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神形兼备,创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同样,讲究“空白”艺术,并让这种空白艺术与其他表现形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达到一种虚实相映、疏密有致、有张有弛、起伏迭宕、妙趣横生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一种极至。  相似文献   

4.
“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空白艺术的运用,目的都是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观众和读者,给他们留下退想和创造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空白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空白艺术,尤其是书画作品,空白是其“半壁江山”,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空间感觉”,从而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一、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提出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和采用空白艺术,必须注意其目的性、知识性和适度性,要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停”、“导”结合,虚实相生,使学生的思维张弛相济,使教学结构疏密相间,川页情合理。本文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从其实施依据、研究意义及具体方式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得十分具体,分析得十分透彻,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塞得满满的,是非常不可取的。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关注到了语文教学的空白艺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9.
留白不仅是美术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教学课堂上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留白,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留足空白时间,教师少说多引导,让学生在空白处进行思考与探究,品味与赏析,咀嚼与消化。本文主要讲解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在教学环节中设计留白,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力求让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空白”艺术是文艺作品创作中一种高超的技巧,是文艺作品给人们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空间的手段。高明的作家和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留下“空白”,以达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艺术效果。其实,“空白”艺术不仅是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技巧,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给学生吮吸、消化、发现、驰骋的广阔时空,以便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来设计“空白”,并在遵循知识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正"留白"原先是绘画用语,指的是画家在画面上故意留下空白,从而让整幅画的画面更加协调,意蕴更加深远,更有韵味,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的一种绘画手法。现在也常常被其他领域所借用。比如在语文教学上,留白艺术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留白艺术,可以适当地引起悬念,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时代教育》2012,(22):81-8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则在于思考、联想和想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联想的时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借用"空白"这一艺术手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则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无"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3,(60):30-31
<正>"留白",讲究空白广阔,着墨疏淡,但能让人无限遐想并获得美的享受。因为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空白"更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恰当运用"留白"艺术,即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的"空白",让学生补充"空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下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空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神形兼备,创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同样,讲究“空白”艺术,并让这种空白艺术与其他表现形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达到一种虚实相映、疏密有致、有张有弛、起伏迭宕、妙趣横生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一种极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即“完形”)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结构的倾向,从而就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 ,无论是阅读教学 ,还是写作教学 ,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 ,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一、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 :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 ,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 ;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 ,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  相似文献   

17.
大语文与小课堂-对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音乐艺术,影视艺术,日常生活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从而丰富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也可以演绎多彩的生活,文学更可以指点生活,丰富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语文教学要善于打通文学与艺术的通道,打通文学与生活的通道,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健康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音乐艺术,影视艺术,日常生活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从而丰富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也可以演绎多彩的生活。文学更可以指点生活,丰富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语文教学要善于打通与艺术的通道,打通文学与生活的通道,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健康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空白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创作的艺术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中学语教材的课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内容精彩丰富,语言含蓄凝练,而且作独具匠心地为读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本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本中的艺术空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化虚为实,去探索求知。  相似文献   

20.
石瑶 《考试周刊》2011,(90):54-56
人文主义的关怀需求提出了应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展现个性的空间.空白效应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完善其个性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运用策略主要有:课堂语言的空白效应、课堂结构的空白效应、情感陶冶的空白效应。此外,还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性、遵循虚实相生的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