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文题][评说][例文]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书中的精彩世界,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2.这里的“读书”指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电子读物和网上阅读。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太少,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没有像样地读过几本有质量的书。“读书”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一个话题,没有哪一个学生会无话可说;但是,又必须是多读书、会读…  相似文献   

2.
李淑杰 《山东教育》2005,(13):33-33
选读课文作为单元内课文的补充,编写的意图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自我阅读检测提供材料。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独立阅读、自我检测为主要形式,训练、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是选读课文,教师可以在“选”字上下功夫,在“练”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郭来坪  刘国英 《师道》2008,(10):53-53
文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生的真谛;读书,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培根也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补充食物,还需要补充“精神食粮”,读书可以带来乐趣,也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4.
郭来坪  刘国英 《师道》2008,(10):53-53
文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生的真谛;读书,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培根也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补充食物,还需要补充“精神食粮”,读书可以带来乐趣,也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基础,语文学习要做好三件事:读书、写字、做文章。读书要读好书,放心书;要注意读思结合,勤动笔。写字要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做文章要放开,勤实践。  相似文献   

6.
“养其习于童蒙” ,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其意是说 ,从小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至关重要 ,古人也说 :“性相近 ,习相远。”是说好习惯同坏习惯相差甚远。对于习惯的重要性 ,胡适先生也曾经说过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他还说 :“青年人要读书 ,不必先谈方法 ,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 ,好买书的习惯。”胡适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假如一个人根本就不喜欢读书 ,还哪里谈得上什么读书方法呢 ?反过来说 ,假如一个人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久而久之 ,也会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必须从读好书开始。读好书 ,尝…  相似文献   

7.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对于内心丰富而又敏感的人,还是要禁不住怦然心动的。对我而言,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书。当年胡适之先生自诩:“读书可以忘了打麻将,打麻将可以忘了读书”。足见打麻将和读书是他老人家的两大嗜好。明末清初的学者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他同时代的学者张潮也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蔓,人不可以无疵”。所谓“癖”,即稳定深刻的兴趣和爱好。没有稳定深刻的兴趣爱好,是不可能有深邃的内心世界的。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没…  相似文献   

8.
表示强调的方法很多。可用词语,如“非常”、“十分”、“无与伦比”等;可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也可选择句式,如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此外,还可用下列方法:1、除了 A 还是 AA 一般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①那鬼地方,除了石头还是石头。②放眼望去,除了黄沙还是黄沙。③他是个书呆子,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相似文献   

9.
郭老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小说家、历史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这篇文章里,郭老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目的不同的读书方法,这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郭老一些话语是我们可以作为警句的。如,如果读书不刻苦认真“学校毕了业,学问也不能毕业”、“进步的国家要培养健全的国民,一定有周密的国民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0.
提起调色板,你可能马上就会想起引人遐想的.“五颜六色”,校园生活不也是“五颜六色”的吗? 注意,联想要贴切,颜色可以做文章线索,统领全篇的故事、景物及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乐     
肖川 《中国教师》2004,(4):57-58
说到读书,对于内心丰富而又敏感的人,还是要禁不住怦然心动的。对我而言,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书。当我静静地阅读时,我的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当年胡适之先生自诩:“读书可以忘了打麻将,打麻将可以忘了读书”,足见打麻将和读书是他老人家的两大嗜好。明末清初的学者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他同时代的学者张潮也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蔓,人不可以无疵”。所谓“癖”即稳定深刻的兴趣和爱好,没有稳定深…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校“儿童课内外阅读实践并行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跟踪,针对儿童课外阅读指导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崔波 《农村教育》2007,(10):17-17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着重在“实、活、新”上做文章。 一、在“实”宇上做文章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实用、有效”上做文章。 1、健全学习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参与培训是所有教师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为此,我们建立集体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4.
钟明 《现代语文》2010,(9):107-108
中国人讲究读书,读书可以育德、励志、启智、明史,就当代中学生而言,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读书笔记是一种传统而高效的读书方法,在历年来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试题 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  相似文献   

16.
读书之乐     
肖川 《辽宁教育》2004,(7):25-25
说到读书,对于内心丰富而又敏感的人,还是要禁不住怦然心动的。对我而言,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书。当年胡适之先生自诩:“读书可以忘了打麻将.打麻将可以忘了读书”。足见打麻将和读书是他老人家的两大嗜好。明末清初的学者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相似文献   

17.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导学达标,可以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一、读书法读书法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强调大量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中的作用。”也提出了读所要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20.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鲁迅先生说:“(读书写作)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梁启超主张:教学生读书,要紧的是使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善读书的脑力;教学生做学问。是要学生找着方法去自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