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熹(1130—1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之一。他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尽管朱熹也强调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气”不可相离,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无元气之理”,但实际上,朱熹还是把理看作是宇宙的主体,认为理在气先、天地万物是沿着理──气──物的顺序演变而成的:“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①,“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天下万物万化,何者不出于此理”②。也就是说,“理”不是万物的抽象,而是存在于万物之前的…  相似文献   

2.
道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老子首次把道由有限升华为无限,使之具有了宇宙本原的意义。《吕氏春秋》以精气言道,精气无形无象,它既是天地万物的始基,又是流行于天地万物间的精微之气。精气除具备道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流动不居、感应相通的特点。精气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是其产生天地万物的基本动力;精气作为产生万物的本原,给予了万物生命和欲望,并以自身的德行影响万物。总之,精气既具有道家之道精微玄妙、化生万物的特征,又具有儒家之道的德行,能够主宰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3.
名物蒙求     
亮年 《中国漫画》2020,(4):10-11
民物之初,同一太极。全者为人,偏者为物。物有知者,鸟兽之属。物无知者,为草为木。译文人类和万物在最初都是一团混沌的元气。得到完整元气的成为人类,得到不完整元气的为世间万物。万物中有知觉的,是鸟兽之类的动物;没有知觉的,是草木之类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从元气本体论出发,否定了天命鬼神的存在,批判了种种有神论和迷信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同时在他的思想中又存在着迷信、推崇佛教学说的方面。柳宗元思想中的这个矛盾,引起了对它评价的歧异: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神论。柳宗元的思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矛盾?它究竟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还是唯心主义有神论?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很必要的。 (一) 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首先是以他在自然观方面的唯物主义思想作出发点的。柳宗元认为,物质世界的本原是元气,由元气运动而产生天地万物,造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没有什么造物主。屈原在《天问》中提出天“孰初作之”,柳宗元回答说:“无营以成”,“无功无作”(《天对》)。天地万物形成前,没有什么造物主存在,“惟元气存”。元气经过“吁炎吹冷”的作用,阴阳“交错而功”,“冥凝玄厘”,形成天地(《天对》)。元气运动变化产生天地万物的过程也完全是不受任何意志支配、掌握的,  相似文献   

5.
西汉“博山炉”,其盖雕镂成人兽出没的重重山峦,上部铸层层嶂岭,山下饰青龙、白虎、朱雀.云气等花纹。焚香炉内,缕缕轻烟酷似云气缭绕于绵延起伏间,渲染出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机。象征着山能藏纳散发“生气”,“生气”又称“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源。它无形而又存在,阴阳之气蒸腾交汇得雨,雨在地中流动成为生气,生气再造化出万物。故生气源于阴阳之气,并终归于彼,这便是我国古人的风水理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  相似文献   

6.
1.周期地理学周期成固的历史假说1.1“道”与“太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本指行走之路,后来泛指运行的轨道,事物的法则。人们称天体运行的轨道为“天道”,人事运行的法则为“人道”。春秋末期,老子以为天地万物生成之前,宇宙是一团朦胧恍惚的存在物,鉴于它产生了天地万物,好似供天地万物来往的大路,因此称之为“辽”,由此“道”便具有了哲学意义。战国时期,《周易·系辞传》从法则的角度使用“道”,认为万物之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交替是天地万物生生灭灭,周而复始的普遍法则。“太极”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朱熹哲学生态观(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对“理”有多种解释,其核心则是自然之生理,即存在与价值的统一。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之以为仁心,由此建立了天人合一论。“格物致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仁的自觉,以爱心对待万物,公而仁,仁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深层次的整体论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创造的,先秦并没有自然或大自然的概念,与之相当者是天地或天地万物。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实体所体现的最高的价值或原则。"道法自然"是指道顺应万物的发展变化而不加干涉,以听任万物依其本性而自生、自长、自化、自成为法则,亦即因任万物按照"自己那样"而存在和发展变化。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和”为贵     
本文根据老子《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谈"和"。和之于道为贵;万物对立统一,和为支点;"不争"为和";"阴、阳"相和生天地万物;"有、无"相和起万物之用;清明太和治家国之本;心平气和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0.
理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基础。它好比种子,是存在的本体。它具体为性。万物不仅出生于理,而且来源于气。气是万物的具体的、形式的存在,是现象。尽管理气似乎都是万物的发源地,但是朱熹认为,从逻辑上来说,理先于气,因此,只有理才是万物的真正发源地。气是万物的现实形式。尽管这种现实的存在者,在朱熹看来,有善有恶,但是,朱熹并未因此而否定了它的存在合法性。理气合成便是道。道是体用的综合。体表现在道有理、性。用表现在道是物、气。作为本体的理、性和作为现象的气、物合作构成道。性来源于心。心包含着两个内涵,即性和知(意等)。这两个内涵使心具有了双重性:性的内涵使心是善的,知(意等)的内涵使心有恶。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一部古典哲学书。它以自己独特的方法 ,阐明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生于“有”而始于“无”。产生的根源是“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元气论和原子论物质结构观的比较研究,说明元气论和原子论物质结构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对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的认识和对这种构成的机理的认识两方面.指出元气论物质结构观较原子论物质结构观有更辩证、更丰富的内涵,它与现代粒子物理学的物质结构图景存在着某种和谐.因此,现代物理学研究可以从元气论中吸取营养并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3.
所谓道法自然,意味着人应该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所谓师法万物,意味着人应该向天地万物学习。所谓“智造”对话,意味着以心智、情智、才智创造性地对话。怎样道法自然?怎样师法万物?与《祖父的园子》“智造”对话,答案就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     
《现代语文》2007,(9):17-17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经学的主流思潮,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兴起,杂糅道家和儒学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流派。玄学出于《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蕴藏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体现了无穷万物变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2009,(10):56-56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的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是生命之本、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身体健康,元气受损则会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相似文献   

16.
在彝族人的传统观念中,天地万物都是由"水"化生而来",水"是万物之母,围绕着对"水"的崇拜,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生态伦理观,它是彝族人民千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通过神话传说等想象和幻想的形式折射出彝族人独特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动脉     
(3月22日)水,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的动脉。两千多年前,老子在一条小溪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正是对水的品性的最好概括。水,从古代奔腾到今日,从河流汇入江海,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令世界各地生机蓬勃。  相似文献   

18.
高拱建构实政哲学体系的本体论基础,是他在宇宙观上阐发的“天地之间惟一气”的气本论。这一命题有三层意涵:一是“常久不息,化生万物”的元气本原论;二是“气具夫理”、“理具于气”的气本体论:三是“人只是一个性,此言气质之性”的气质人性论。高拱气本论思想在宋明气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太极"一词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是我国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黑白鱼形纹样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图形象地表达了天地万物、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变化规律,展现了一种对立统一、和谐的形式美感。更为可贵的是太极图的艺术创造,给中国画在构图、黑白、虚实和点线面方面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