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地区,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发挥好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注重学生思想文化养成以实现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完善传统文化教材体系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依托校园硬件和载体建设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来源。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因此,明确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同的"缺失",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以文化人"、全方位育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内涵。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从坚持有效传承原则、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以此更好地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职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意义入手,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青团思想引领视域下优化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时至今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低俗思想的侵蚀。本文简单介绍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下面临的困境和今后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化育人是当前高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提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即实现"两个转化",是文化育人理念的实践转化,也是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并融入学校德育之中,达到德育目标的过程。它是对传统文化的再选择,是对地方文化的再升华,是对育人目标的再聚焦。本文对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土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实践遵循原则作了阐述,是高校德育的文化融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促进新时代高校德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诚信与成本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成本属于经济学范畴,但诚信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所以诚信既是社会道德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略论"诚信"与"诚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诚信”应该是能够维护社会正义的真诚守信,当前,“诚信问题”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因此,现在要合力。应该是有益于社会和广大人民利益的言行一致。“共铸诚信”,也应该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3.
诚信存在双重内涵:法制内涵("经济人"的诚信)和伦理内涵("伦理人"的诚信).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诚信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经济人"的诚信与"伦理人"的诚信有不同的建构规律.面对诚信的双重缺失,应当以建构"经济人"的诚信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诚信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始终追求的美德之一,在面对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随着时代的全面进步,诚信的价值也应当而且必然由个人美德范畴超越到社会运行规则,从人性理念的追求走向制度公设范畴。  相似文献   

15.
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但会计诚信缺失现已成为国际性的难题,危害重大。"囚徒困境" 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政府重视,法制健全是会计诚信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作为具有普遍性和初始性的道德规范,出现在全人类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中,是最起码的基本的道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中不以诚信为本的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教育被越来越多地赋予和发挥对于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轨道,特别是在诚信方面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从诚信入手,重塑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诚信理念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诚信理念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实施诚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于少数社会楷模才能达到的高尚品德,存在要求过高的问题.德育目标定位应从强调"少数社会楷模具备的高尚道德"转变为"正直优先,兼顾高尚",这种定位的理论依据:一是伦理学中德性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二是教育中优秀和合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