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儒家的道德之学方光华儒家的道德之学,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分析了人的特性和人的存在状况人在宇宙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人有什么特性,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共同关心的问题。各家各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一致。道家庄子就认为,人在宇宙中好像毫毛依附在马...  相似文献   

3.
刍议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刍议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学李朝鲜经济、文化、思想、意识都具有承继性,中国现代公关学也并非纯属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在一定程度上,亦滥觞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思想。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很早以前就存在着朴素的公关活动,而且还形成了颇为丰富的朴素公...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5.
正一、心性论与内圣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哲学中,众多哲学家讨论的天人关系学说的核心往往是人,而人的问题即是心性问题。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一项基本论题。对于心性的不同理解与阐述甚至成为儒学内部派系区别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心性论的本体论诠释一直与中国哲学对主体的自觉性分不开。心性本体论其实质是一种本体主体论,主体与本体是分不开的,但不同学派对其关系的表达又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德"的最初始的意义是利他、惠民.以后言德,都是初始意义在不同领域的延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崇尚德治的,孔子关于理想的德治境界的认识,不是文武周公统治时期,而是<礼记·礼运>篇所谓"天下大同"的状况,其实是后人对原始社会无剥削压迫的"公平"状况的理想化描述.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到周初已发展得较为系统,而德治一直是以"以民为本"作为落脚点的.董仲舒在改造先秦儒家理论时,巧妙地将民本论组装入"天人合一"的理论中.此后,民本论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施政时不敢公开违背的信条.  相似文献   

8.
贺麟是中西哲学研究的大家,对于中西方哲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有着文化哲学的宏大视野,了解他对于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看法,了解他对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哲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哲学与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些年,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的热点,虽然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质疑声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时不时有学者重新提出,本文借此再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贺麟是中西哲学研究的大家,对于中西方哲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有着文化哲学的宏大视野,了解他对于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看法,了解他对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哲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哲学与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些年,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的热点,虽然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质疑声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时不时有学者重新提出,本文借此再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近代哲学中,仁都是一个重要范畴.然而,古代与近代哲学家所讲的仁却迥然不同.本文从统辖范围、思想内涵和立论根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仁在不同时期的时代风韵,领略中国哲学的递嬗脉络和一以贯之的人本精神.文中指出,古代之仁基本上宥于伦理学、人性论或政治学领域,近代之仁保留了在上述领域的统辖权,同时成为一个地道的哲学范畴;古代之仁是一种强调亲疏之分、尊卑之别、长幼之序的等差之爱,打上了深深的宗法等级的烙印,近代之仁则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哲学浓缩,流露出资产阶级的向往和渴望;古代之仁的立论根基是天命论,上天是仁的合理性的最终依托,这使古代之仁显现出客观唯心论的理论形态,近代之仁的立论根基是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仁成为心力的一种表现,显现出主观唯心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哲学与经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陆王心学也不例外,他们的哲学与经学是密切相连的.本文从经学的角度研究陆王心学,指出陆王主张"六经注我",认为经典不过是吾心的记籍,治经学的目的是为了发明本心、致良知,把经学纳入心学的范畴.陆王在阐发其心学思想时,也借用了经学的形式,并对以往的经典和经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些方面体现了陆王心学的经学特征,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经学,这是中国经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心学发展阶段和环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13.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方立天儒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心性等领域的影响是强烈而巨大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儒家心性学说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首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儒家...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渐成一股思潮,历经整个封建社会而不衰。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时期,它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内部基因。民本思想于是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最强者,在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论及民本思想,学术界每引述《尚书》、《左传》、《国语》和儒家经典来说明,又因孟荀等儒家大师倡民本尤力,所以,常把民本思想的走冠奉送给儒家。如近出《中国儒学辞典》“民为邦本”条说:它是“儒家政治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中国哲学辞典大全》“人本、民本、民主”条也主要介绍儒家的民本思想。笔者所见其他中国…  相似文献   

15.
《论语今读》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今读》前言李泽厚I缘起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後记》中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作些细致的分析”。十年过去了,这两个“其实”,看来一生也做不成了。时日如...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在世界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生著述颇丰,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里,他提到了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值得注意的是,他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描述为一种道德教训,认为其中并没有什么真理性的东西.但对于道家哲学特别是老子则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竭力发挥其中的辩证法因素,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关于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几点意见朱伯崑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看,孔子、老子乃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开创了中国哲学的传派,后来各自形成和发展为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汉朝以后,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又形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甚至还有专门的古代科技著作,而且,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是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