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在接受一个大学生面试时,拿出了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你看着,我来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了吧,你也来一遍。”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这位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大学生走后,站在一旁的朋友问这位老总:“这对你选拔人才有什么帮助吗?”这位老总自信地说:“我可以据此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务。”“你有什么奥秘吗?”“很简单,如果他周三前就可以拿回来,说明他请教了别人,他很有人缘,可以胜任客户服务部的工作;如果他当天就可以把魔方拿回来,说明他非…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老总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说:“就这样走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你真的甘心?”年轻人沉默不语。“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老总的宽容让年轻人很感动。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了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了当之…  相似文献   

3.
昨日读了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深受启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默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上吗?”默罕默德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  相似文献   

4.
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在接受一个大学生面试时,拿出了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你看着,我来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了吧,你也来一遍."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这位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大学生走后,站在一旁的朋友问这位老总:"这对你选拔人才有什么帮助吗?"这位老总自信地说:"我可以据此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陈全忠 《大学生》2014,(3):58-60
你加班熬到深夜,想吃点儿夜宵,于是登陆快递网站订了份外卖。十分钟后,快递来了,“快递员”没有敲你家的门,而是敲你家的窗;你打开窗后,发现邮箱里躺着烫手的披萨,一架无人机则悄无声息地飞走了……  相似文献   

6.
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员工与老总有这样一段精彩对话:我有三十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他重复了30  相似文献   

7.
一次,巴甫洛夫正在为学生上课。他那精彩动人的讲演,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科学世界的神秘王国。忽然,他停下来,走到最后一排课桌前,定睛看着一位正在埋首仔细做笔记的学生。这位学生记录的神情异常专注,竟然没有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师。待他抬起头时,巴甫洛夫拿起他的笔记本翻了一下,随后对这位学生说:“你的笔记确实记得很好,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几乎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了。可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你似乎老是在记笔记,不知我讲的内容你是否都理解了。”接着巴甫洛夫向他提出问题,这位学生有许多答不上见此情景,巴甫洛夫语重心…  相似文献   

8.
有位教授到他中学时代的母校作报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位学生接到家里来信,父母要他回家娶媳妇。于是,这位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去请假,老师同意后,学生转身就走。 过了一会儿,老师抬头一看,这位学生离开时没关房门,便立即叫另一位学生去追赶那位请假的学生。这位请假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问老师:“有何要紧事?”老师郑重地指着房门说:“刚才你出去时,没有把门关好,现在叫你回来,就是让你把门关好。”学生听后,心中有些不快,并说:“汗淋淋地跑回来,原来是如此小事。”老师知道学生不高兴,便严肃地说:“我…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一直有个假设或说是思想实验,就是猜想:如果让没有高级思维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敲字键,猴子下代的子子孙孙也照样敲,虽然大多数时候只能敲出毫无意义的乱码,但只要当它们敲了足够多的次数之后,那么在亿万年以后,最终它们会意外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来。  相似文献   

10.
转眼王小波就去世12年了,总想在键盘上能敲点什么。敲什么呢?小波是个温和的人—小说因为是虚构,你可以不说,你在他的杂文随笔集子中几乎看不到他的愤怒,更难看到他点名道姓批评人。可这样说,你也不要以为小波是个“老好好”。不是。他的文章几乎又篇篇都是在批评都是在批判,有不少文章的锋芒简直就是要朝着有些东西的骨子里去,  相似文献   

11.
大观园学校的前面有一条街,大观园学校的后面也有一条街。大观园学校的前门开在前街,大观园学校的后门开在——对不起,大观园学校没有后门。有不止一两个学生不止一两次地向冷子兴校长要求:“校长,开个后门吧。”但这种要求总是被冷校长冷冷地拒绝了:“一个门不够吗?足够了。再开一个门,要花钱,我们的经费很紧张的。”有没有开后门的必要呢?有的。大部分学生住在后街,如果学校有个后门,上学、放学就方便多啦。哪个学生起得晚了,匆匆出门之际听见校工刘姥姥在敲预备钟了,当他沿着学校围墙紧跑慢跑地绕圈子时,已经知道肯定要迟…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科学家、民主主义者乔·富兰克林在他的散文《终生为徒》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当他初到华盛顿特区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时,遇到了一位对他要求奇严的编辑,这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第一次交稿,弗恩抛给他的一句话是:“乔,如果你对一个字的写法没有把握,烦请你查一查字典。”弗恩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成一篇文章放进他桌上的盒子里,哪天若是没有,他会敲着盒子说:“乔,文章呢?”弗恩用诸如此类的要求和语言培养塑造了富兰克林这样著名的人物。那么,让富兰克林长期尊敬崇拜乃至依赖的这位弗恩先生是怎样的人呢?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13.
当120名打工仔、打工妹面对外国老板的淫威,不得不跪下时,他没有跪,站得很稳、很直,头昂得很高。然后,大踏步地跨出了厂门。又由于他的奔走努力,半个多月后,老板不得不向员工“道歉”。于是,全社会都注目于这位  相似文献   

14.
求助热线     
那天晚上,我在看一个参与性的电视娱乐节目。参与者是个男的,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送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主持人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送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因为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  相似文献   

15.
张翔 《内蒙古教育》2007,(5X):55-55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生产资金只有十几万元。但老总却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辣酱第一品牌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员工的信心。辣酱上市之前,老总寻思着给辣酱做广告宣传。他本来想在这座城市某个热闹的街头租一个超大的、显眼的广告牌,标上他们的产品,让所有从这里走过的人一下子都能注意到它,并从此认识他们的辣酱。  相似文献   

16.
巨思义 《中国教师》2008,(19):61-62
<正>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老总与员工有这样一段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他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由此联想  相似文献   

17.
叶青 《成才之路》2012,(15):97-I0017
他是一个孤儿。17岁的时候,他离开舅父,开拍独立生活。对于贫穷的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他试了几次,都没有如愿。一天,他又到一家五金厂应聘推销员,因为他不善言辞,公司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后没怎么考虑就拒绝了他。他知道又没有希望了,但他还是面带微笑。他微笑着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准备离开。就在这时,他觉得自己的手被什么扎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椅子上有一颗钉子露出了头。他看见桌子上有一条镇纸石。于是,他拿起镇纸石敲了敲钉子,然后用手摸了摸,再没什么感觉时,他才转身离去。几分钟后。公司经理派人将他追了回来.他被聘用了。他问经理为什么改变了主意,经理笑着说:“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爱心。爱,是成功的通行证。我想,你肯定会成为我们公司最出色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18.
饺子的故事     
杨格是个恃才自负的人, 他去应聘了19次、失败了19 次,但他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一样的傲慢自负。这天,他又到一家公司去应聘,他说:"我要见你们老总。"部门经理说:"你一个应聘者,凭什么一开口就要见我们的老总?"杨格说:"凭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生说:“我英语学得好,是因为我喜欢英语老师,她常表扬我。”可另一个学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很聪明,老师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每次出错都被老师训斥一顿。渐渐地,他对英语产生反感,视英语为所学课程中最不喜欢的一科,可他就没有想想老师实际上是为他好。这位老师是很典型的好心办坏事。这两个例子,昭示我们什么呢?说明成功的体验会使人萌发兴趣,增加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相反,失败、批评等消极因素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越学越差,以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  相似文献   

20.
数学趣味题     
“我没有一美分的零币.”汉克一边说着.一边丁当地敲着他的钱币,“你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